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訪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
本報記者 顧 陽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但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有所上升。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如何用好宏觀政策,實現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
記者: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平穩,但隨著國內外形勢更趨嚴峻復雜,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特征與挑戰?
趙辰昕: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特征與挑戰,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首先,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前2個月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較快;3月份以來,由于疫情反復等影響,一些地區、部分行業發展受到限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下滑。但從一季度整體來看,經濟開局總體平穩,發展形勢符合預期。
第二,我國經濟運行的確面臨不少挑戰,但更蘊含機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有所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已經作出明確部署,要求各項政策靠前安排、加快節奏,特別是針對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的一些行業企業等出臺了一批幫扶支持政策,4月25日國辦印發實施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一系列政策,“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發行使用,這其中都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商業機會。
第三,隨著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我國經濟將很快回歸正常軌道。近期,受疫情點多、面廣、頻發的影響,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更為突出,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但經歷過2020年疫情,我們都知道,這種沖擊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的。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良好態勢不會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不會改變,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記者: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支撐我國宏觀經濟大盤穩定運行的現實支持和有利條件有哪些?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宏觀政策將如何發力?
趙辰昕:我們要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積極作為,充分認識并切實用好我國經濟發展的多方面比較優勢和有利條件。
從發展基礎看,去年我國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8萬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面對內外部風險挑戰,我們仍實現了4.8%的增速,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為全年經濟繼續平穩運行打下了較好基礎。
從供給潛力看,盡管受到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但我國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繼續彰顯。
從內需空間看,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推進,一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6.3%,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顯現,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有利于推動消費持續恢復;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投資增速較快回升,投資空間進一步拓寬。
從政策環境看,今年宏觀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加快出臺實施,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總體穩中有降,穩增長合力正在加快形成。同時,重點領域改革累積效應持續顯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將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活力。
下一步,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定信心、攻堅克難,聚焦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扎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一是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前瞻性,積極應對超預期變化,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二是全力擴大國內需求。在投資方面,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按照“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的要求,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債券的發行使用進度,推動項目盡早開工和順利實施。在消費方面,加力應對疫情對消費的影響,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落實好特困行業紓困扶持措施,穩住更多消費服務市場主體,著力促進汽車等重點領域消費,切實穩住消費基本盤。同時,持續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外貿促穩提質。
三是切實穩住市場主體。深入推進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落實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幫扶力度,細化實化已確定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研究采取更大力度的舉措,盡最大可能推動服務業企業開張營業。
四是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采取“點對點”幫扶措施,確保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關鍵環節、重點企業運行安全。扎實抓好春耕生產和農資保供穩價,著力穩定糧食生產。繼續做好能源供應保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持續做好物流運行監測調度。
五是堅決守好社會民生底線。積極穩定和擴大就業,落實好針對特困行業的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等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穩定和擴大招聘規模,加強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和就業幫扶。千方百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維護好社會大局穩定。
記者:針對近期物流不暢、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的情況,有什么針對性的措施?當前形勢下,對于企業實際困難與需求,還有哪些政策舉措要出臺?
趙辰昕:我們堅持全國一盤棋,綜合施策確保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行。
針對部分地區出現的物流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問題,著力推動打通物流堵點、卡點,全力保障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針對工業企業和服務業困難行業突出困難問題,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實施支持工業經濟18條、促進服務業恢復發展43條政策,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減稅降費、減免房租、旅游業紓困扶持政策、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等具體政策舉措,目前有20多個省份出臺了振作工業經濟和紓困服務業的具體舉措。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交通物流大動脈已基本打通,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當前工業生產承壓、服務業困難情況尚未得到有效緩解,一些市場主體受到嚴重沖擊,一些地方物流過度管控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重點區域末端配送尚未完全恢復。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統籌協調,針對突出困難加大紓困保障力度,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一是大力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會同相關部門、各地方抓緊落實工業、服務業等領域相關政策措施,切實落實好群眾高度關注的房租減免、防疫消殺補貼等扶持措施,同時研究采取更大力度的舉措,盡最大可能推動工業和服務業企業生產經營。
二是強化經濟運行監測和政策跟蹤問效。加強經濟運行監測,針對形勢變化,研究儲備政策措施。指導各部門、各地方主動對接市場主體推動政策盡快落地執行,對落實不到位的部門或地方,加強督促指導和通報。
三是“點線面”結合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在“點”上,“一事一協調”,及時推動相關部門、地方解決地方、企業反映的物流受阻問題。在“線”上,確保交通物流大動脈暢通,積極協調暢通末端微循環,推動經濟血脈正常運行。在“面”上,持續加強物流運行監測調度,加強重點物資、民生物資物流保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