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5月7日電 (記者 郭佳)素以產糧聞名的吉林省,悄然成為中國北方崛起的新“肉庫”。這種變化,源于當地近年實施的“秸稈變肉”工程開始發揮作用。
吉林省畜牧局副局長張成太7日在長春向媒體介紹,今年一季度,吉林省養殖業實現“開門紅”,產值達到339.3億元。全省豬牛羊養殖量大增,其中,肉牛飼養量達到417.1萬頭,同比增長9.4%。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吉林省調出活牛4.62萬頭,同比上年持平;調出牛肉產品0.44萬噸,同比增長25.7%。張成太介紹,吉林省正擴大“京津冀”主銷區市場,深化吉浙、吉粵、吉滬等產銷合作,加強冷鏈設施建設,并加快畜產品由“調畜”向“調肉”轉變。
吉林省希望將更多附加值留在當地,因而對達到一定規模的肉牛生產企業,當地會通過設立風險補償金等多種方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吉林省最知名的肉牛加工企業皓月集團,牛肉出口量連續多年占中國50%的份額。
據介紹,目前,吉林省的肉牛總量規模、質量標準、種源建設等均處于中國領先水平,不過就肉牛產業規模來看,其相較河南、內蒙古等地區仍有不小的差距。
作為中國農業大省,吉林省每年產生的4000多萬噸秸稈成為其發展肉牛產業的重要底牌之一。本地秸稈飼料化利用助力吉林省降低了肉牛養殖成本,使其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近年來,受非洲豬瘟等影響,中國豬肉價格時有暴漲,加之民眾飲食結構不斷升級,牛肉消費需求大漲,中國需要進口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吉林省希望抓住這個難得的窗口期。
作為后來者,吉林省非常重視肉牛種業中心建設,投入大量資金試圖在胚胎移植、基因編輯等前沿關鍵技術上,搶占中國肉牛產業創新的制高點。
記者從吉林省畜牧局獲悉,目前,吉林省已成為中國西門塔爾牛平原型種群核心區,延邊黃牛更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之一,是生產高檔肉牛的重要種質資源。
張成太表示,近年來,吉林省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養殖業已成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也為平衡中國畜產品市場供應作出了巨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