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燒烤、認養一只雞、一米菜園、后備廂咖啡、音樂島野營、熱氣球游玩、漢服體驗、花海小火車……近日,浙江省平陽縣萬全鎮周垟村,一系列“農旅融合”的產業項目,為當地農民帶來了超200個就業崗位,架起了村民家門口的“致富橋”。
“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是延伸產業鏈、打造強村富民場景的目標。”萬全鎮黨委書記蓋軍介紹說,周垟村把特色主導產業和鄉村旅游品牌結合起來,運用“產業+基地+農戶”“村黨組織+農業龍頭企業+低收入農戶”等多位一體運作模式,做大做強研學科普、創意農業等鄉村新業態,延伸鄉村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
事實上,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如何拓展協作幫扶廣度深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延伸鄉村產業鏈條,實現企業與農村、產業與農民互利共贏,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日前農業農村部召開的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經驗交流視頻會要求,各地要與時俱進制定可感可及的階段性目標,聚焦糧食產能提升,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技術集成推廣,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在穩產保供上作表率;聚焦鄉村產業發展,著力做足產業特色,延長產業鏈條,推進產業集聚,在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上作表率。
做足產業特色、延長產業鏈條,也需要探索不同類型地區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在廣西凌云縣泗城鎮上蒙村,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成為幫助群眾就地就近增收、壯大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路徑。上蒙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入戶走訪、“第一書記”夜話、村民代表會議、黨員大會等方式了解傾聽黨員、群眾對發展林下經濟的看法和建議,提出“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村集體經濟壯大在產業鏈”的“四鏈建設”黨建引領新理念,并采取“產業黨支部+基地+公司+聯合社+農戶”的模式,和廣西富鳳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林下養殖產業。
“搞林下養雞有市場、有前景。最近出欄的這批雞,我賺了8萬多元”上蒙村致富帶頭人陸定樂說起林下養殖基地就笑得合不攏嘴。據他介紹,富鳳農牧集團負責統一供應雞苗、統一養殖流程、統一疫苗防治、統一飼料供應、統一成品回收,與養殖農戶農險共擔,打造完整養殖產業鏈。
完整產業鏈的實踐,也在浙江平陽萬全鎮湖嶺社區落地。萬全商會與和平、安陽、金宕三村通過黨建聯建,以村企聯合,攜手打造來料加工式共富工坊,積極探索“鞋幫加工進社區”生產模式,將鞋幫加工材料送到村民手中,實現家門口的就業。截至目前,該模式已為四村集體創收173萬元,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位。
“全鏈開發鄉村特色產業。立足區域資源稟賦,挖掘品種資源,建設綠色基地,做精特色糧經,做優特色畜禽,做亮特色水產,做活鄉土產業,推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壯鏈、補鏈發展。”在2023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