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釋放數據最大價值,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運行,按照適應數據要素和數字經濟特征的新型監管方式建立先行先試機制,加快建設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試驗田和數據要素集聚區,將搭建起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和國家區塊鏈網絡樞紐。通過數據資產登記平臺、數據資產評估平臺、數據資產托管平臺、數字資產管理平臺以及金融數據、政務數據、“三醫”數據、自動駕駛數據、文旅數據等數據專區與應用,將更好地讓數據“用起來”“動起來”。
11月10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運行。先行區將集中試點示范落地國家和北京市的10條政策措施,為全市打造數據要素市場配置化改革樣板,進而推廣復制成功的經驗做法。隨著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運行,北京將與時俱進調整與數字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持續構建適應數據特征、符合數字經濟發展規律、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彰顯創新引領的數據基礎制度,培育發展壯大數據要素市場,推動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據依托互聯網,把整個人類社會有機、完整、全面地連接起來。數據能夠準確反映和重塑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社會、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日益成為人類社會一切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的基礎,并正在創造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國際格局。
因此,數據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是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事業持續向縱深推進的標志性、全局性、戰略性舉措,是立足我國國情、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規律的創新之舉,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數據的作用不容忽視。與其他生產要素相比,數據具有可復制、非消耗、邊際成本接近于零等新特征,打破了自然資源有限供給對增長的制約,能夠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不竭動力。同時,數據對其他生產要素具有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可以推動資源快捷流動、市場主體加速融合,提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資源配置效能。探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將為明確數據產權、流通、分配、治理等規則創新摸索新路徑,從而解決數據誰能用、怎么用等關鍵問題,進而提升數據要素市場配置效率,激活數據要素價值,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重要引擎。
與此同時,由于數據天然具有的非稀缺性、非獨占性、跨界性、超時空性,可以被多方共同使用,彼此之間互不影響,探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將為通過分配機制統籌兼顧效率與公平、促進公眾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實現共同富裕帶來了新契機,為加快全球要素資源重組、助力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由于數據自身具有的無形性、難以追溯等特點,在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刪除等過程中都存在風險。傳統治理模式難以滿足數據流通應用的實際需要,條塊分割的行業治理難以適應數據跨地區、跨行業、跨層級流通交易的需求。探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有利于適應數據要素市場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趨勢,補齊數據要素協同治理短板。
近年來,北京在數據資產登記、評估、交易、融資和司法保障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創新突破。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4060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8.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3%。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運行,按照適應數據要素和數字經濟特征的新型監管方式建立先行先試機制,加快建設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試驗田和數據要素集聚區,將搭建起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和國家區塊鏈網絡樞紐。通過數據資產登記平臺、數據資產評估平臺、數據資產托管平臺、數據交易節點、數字資產管理平臺以及金融數據、政務數據、“三醫”(醫療、醫藥、醫保)數據、自動駕駛數據、航運貿易數據、文旅數據等數據專區與應用,將更好地讓數據“用起來”“動起來”。
通過制度創新突破,推倒數據供需之間的壁壘,打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讓相關企業在數據開發利用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條件,北京將形成全國數據產業高地效應,樹立全國數據要素流通標桿,用數據價值最大化釋放數字經濟更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