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我國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落地生根,有力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提升了創新發展動能。國家稅務總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份,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6607億元,其中民營經濟納稅人是稅費優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對象,金額占比近75%,制造業及與之相關的批發零售業是享受優惠占比最大的行業,受益最為明顯。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企業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有利于引導企業逐步形成“政策引導—研發投入—效益提高—加大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我國不斷優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在今年3月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統一提高到100%,并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同時,新增7月預繳申報期作為政策享受時點,引導企業更快更好加大研發投入。前三季度,全國共40.3萬戶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有效增強了企業研發投入的底氣。
在今年的世界制造業大會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展區,一套8k高清裸眼3D設備吸引了大批參觀者駐足。“企業取得的進步離不開稅務部門提供的全稅費種、全產業鏈條式的優質服務。截至今年10月底,我們已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近16億元,為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合肥京東方稅務經理焦建表示。
在山西,銀圣科技有限公司堅持將每年五分之一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全力攻克各個技術難關。“今年截至前三季度,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項,我們就享受了500余萬元的稅收優惠,我們將把省下來的錢全部作為后續研發項目的科研經費,讓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山西銀圣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賈燕玲說。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同時也是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對象。今年1至10月份,全國民營經濟納稅人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2385.6億元,金額占比近75%。
為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我國2023年初明確繼續對月銷售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適用3%征收率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2023年8月1日,按照國務院部署,將上述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7年12月31日,進一步穩定了市場預期,提振了小微企業發展信心。
好政策更需好落實。稅務總局重點聚焦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盼,有針對性推出了28條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便民辦稅舉措,并指導各地稅務部門推出配套服務舉措,切實為民營企業紓難解困。
重慶小面是個體工商戶的代表之一,在沙坪壩楊梨路開了10多年的勤瓊面館,在當地很有名氣,每天人流量超200人次。“截至今年10月底,光稅費我們就減免了約2萬元,對我們來說這抵得上一個員工好幾個月的工資了。”勤瓊面店老板樊普勤表示,雖說面店不大,但也養活了一家人,保障了3個人就業。
留抵退稅政策對支持民營經濟、激發市場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廣東,茂名市電白區稅務局不斷深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定期梳理符合增值稅留抵退稅納稅人及出口退稅納稅人的名單,通過實施“滴灌式”宣傳、精準式輔導等多項舉措,暢通企業減稅降費“綠色通道”。
“留抵退稅政策給力,辦理退稅操作便捷,稅務部門服務到位,大大減輕了我們公司的資金壓力。”茂名市電白區廣業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收到486萬元退稅款到賬的短信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