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贛鄱大地,到處都是“活躍躍”
【活力中國調研行】
◎本報記者 滕繼濮 魏依晨
付麗麗 朱 璽
文化、科技、產業相伴而生,古閣換新顏了、古方變新藥了、辣椒產量高了……連日來,科技日報記者隨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江西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江西各地,一路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
產業鮮活,農活變成“智力活”
記者走進位于高安市上湖鄉的富硒辣椒產業園時,各式各樣的辣椒映入眼簾。
為何如此多“椒”?
這得益于當地不斷集聚資源,打造辣椒產業高地。2020年,這座占地2000畝的產業園建成。同時,高安市還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學校團隊,合作共建“高安辣椒產業研究院”,并與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攜手打造辣椒新品種選育示范基地。
“我們引進了基于微生物菌肥、生防植物、天敵為主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萬新建介紹,由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研發的這項技術,使園區苗期的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了60%,產品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高安市上湖鄉數字產業辦主任黃彬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上湖鄉辣椒總種植面積達1.5萬畝,總產值突破2億元。
一盤好菜,葷素搭配。記者來到撫州資溪的江西圣農食品有限公司時,切身感受到科技在這里已貫穿產業鏈全過程。
自動化喂料、飲水、環境控制系統,使得環境自動控制、精準飼喂和疾病預警成常態;智能分揀、機器人包裝等設備,大幅提高加工效率和產品品質……如今,該公司的數字化平臺已全方位覆蓋養殖、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特別是在生產端,智能化生產已然實現。
“通過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西農業大學黃路生團隊,我們聚力打造白羽肉雞國家核心育種中心。”該公司負責人席軍說,目前新品種已向全國15個省份提供了超過4000萬套的優質父母代種雞,市場占有率達到20%。
科技激活,古村古方煥新生
在位于江西樟樹仁和集團的一座中式園林中,藥香襲人。恍然間記者才意識到,這是一座集研發、生產、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中醫藥產業科技園。
在展廳里,該集團研發總監李喜龍拿起一盒“二冬湯”顆粒介紹說:“這款源自古代經典名方的產品,通過現代技術將傳統湯劑轉化為便捷顆粒,正是中藥產業以技術創新傳承經典的生動實踐。”
科技創新正在助力老藥“翻新”、劑型改良。參鹿補片、養血當歸顆粒、大活絡膠囊等經典方劑,已經被科技激發出新活力。
青磚黛瓦,古色沁人。走進撫州市金溪縣的竹橋古村,木門的“吱呀”聲似乎在講述這里煥發新生的過程。
“創新機制,盤活古村,這是金溪在實踐探索中給出的答案。”金溪縣文物研究保護中心專家吳泉輝說。
2020年,金溪縣探索古村落古建筑收儲托管機制,托管后古建筑產權不變,投資人可以用部分古建筑經營權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古村落金融貸”。目前,已有2000余棟古建筑“活”了起來。
江西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王曉明表示,依托VR產業優勢,江西省打造傳統村落“線上博物館”“數字檔案庫”等新興載體,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讓傳統村落保護插上了數字化“翅膀”。
文化汩活,不斷流到再傳承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提起江西,滕王閣是繞不開的地標。千古一閣,何以煥新?
目前,滕王閣景區正推進“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及北擴工程。這些工程不僅拆除了物理圍墻,更打破了文化邊界。
滕王閣開展了多場跨國文化交流活動,既有英國茶藝與贛菜的創新融合,也有意大利咖啡師與豫章茶文化的跨時空對話,展現出南昌這座活力之都的國際影響力。
“將核心資源讓利于民,既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又可增強游客體驗感,是城市更新的創新實踐。”南昌市滕王閣管理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周艷琴說。
將傳承與創新并重的,還有進賢縣文港鎮。
7月8日,記者走進文港鎮晏殊大道旁的中國毛筆文化博物館。掩映在蒼翠的羅漢松與修竹之間的博物館清幽雅致。館內,負責人鄒非之正在耐心地為游客講解毛筆知識。館內不僅增設了毛筆彩繪瓷器展示區和傳統文化交流區,還搭建起了一個展廳里的直播間。
“文港鎮有數千家制筆作坊,但他們共享中國毛筆文化博物館資源,統一使用區域品牌標識,形成‘政府做品牌、企業做市場’的分工模式。”文港鎮黨委委員孔建春表示,當采購商們走進博物館時,對文港毛筆的認知會被不斷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