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高溫天氣“超長待機”,社交平臺“熱”搜不斷。你是否也需要一份“不怕曬”到“曬不著”的消暑攻略呢?
多地政府的“清涼”服務趁“熱”上新。河南開放城市驛站,供戶外勞動者歇腳納涼;上海延長社區食堂、活動中心的開放時間;重慶、武漢等地開啟“硬核”服務,開放防空洞作為免費納涼點。
豐富多樣的新玩法、新模式趁“熱”出圈。定制鄉村之旅、戶外溶洞探秘、山澗親子溯溪、市內槳板體驗……戶外項目讓消費者“避暑+游玩”兩不誤;看電影、看展覽,或是來場室內“反季”滑雪、到夜市步行街邊逛邊吃,對于“怕熱星人”,曬不著的炎夏別有一番滋味。商務部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六成消費發生在夜間;在旅游人均消費的貢獻方面,夜間消費是白天消費的3倍。
近日,2025年全國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正式開啟,各地將舉辦超4300項約3.9萬場次文旅消費活動,發放超5.7億元消費補貼,用“真金白銀”惠民樂民。另據行業數據顯示,截至7月初,暑期計劃出游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70%,暑期商品交易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80%左右。
不難看到,消費者的季節性需求正持續“升溫”。伴隨這股“熱度”,政策引導推動產品與服務推陳出新,在消費新趨勢中不斷催生新機遇。“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構建著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讓中國經濟的韌性更強,消費市場四季常青。
總策劃:孫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謝婷
監制:呂騫
策劃:申佳平 李佳
文字:方經綸 實習生廖小榕
攝像:馬天翼
剪輯:石雪 張培揚
設計:林珊珊
包裝:趙晨
專題:《財米油鹽》——你的財經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