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假期如果一天不休,上班族可以領取17倍的日平均工資。根據《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經過算賬對比,以一名月薪5000元的員工為例:如果他在春節期間一直在崗工作的話,他春節期間的加班費應為:初一至初三5000÷21.75×300%×3=2068.97元初四至初七5000÷21.75×200%×4=1839.08元2068.97元+1839.08元=3908.05元,相當于日平均工資的17倍。(2月6日《法制晚報》)
我們應該感謝勞保部門和媒體的不遺余力,總是在法定長假過后給我們演算加班費的“大賬”,提醒加班族“不要白不要”,尤其是面對相當于日均工資17倍的加班費,那些確實加班了的上班族能不心有所動和充滿期待嗎?
令人遺憾的,類似春節加班費算賬的多見,但真正算數兌現的卻很罕見,難怪上班族們紛紛將類似算賬看成是一張“畫餅”,中看不中用,甚至本來對獲取十幾倍加班費就沒多大指望,經過這賬一算反而更傷感更失望。
節假日加班費標準的確需要普及,該算的賬還是要給大家算清楚的,但問題是“算賬”不等于“算數”啊。不管是勞保部門還是媒體記者,我們希望你們不要淺嘗輒止,不妨在“算賬”之后為“算數”加把勁出點力。
勞保部門不妨開通兩個通道:一是開通職工舉報通道,既接受實名舉報,也應接受匿名舉報,如果深知舉報者易受用人單位報復性打擊的處境,就更應不再強調只有實名舉報才受理,實地調查取證,只要肯行動就會有收獲,既維護了執法權威,也維護了舉報人的權益,不好嗎?二是開通普查與抽查雙通道,變坐等職工舉報為主動到用人單位普查或抽查節日加班費兌現情況,對于那些加班費就不算數的用人單位,應該強制執行。我想,這項工作只要在節后的一段時間進行,可謂是“彈無虛發”,既可以敦促那些不積極兌現加班費的單位兌現到位,又可以通過制度化正?;墓澓髾z查手段,對那些克扣、甚至就根本不予兌現職工加班費的用人單位形成一定的震懾作用,倒逼他們執行相關規定。
而對于媒體來說,在職工節日加班費落實上也是大有可為的,不僅可以密切配合勞保部門的相關執法檢查行動,而且還可以接受職工的舉報線索,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加班費執行情況,并發揮媒體監督作用給予公開報道,營造“兌現加班費應該、落空加班費”可恥的輿論氛圍。
可以說,在類似領取春節加班費的問題上,作為那些加班了的職工應該理直氣壯地索取,并借助外界力量為自己贏得應得的權益。但是,針對我國用人單位在執行相關規定上的不平衡現象,又確實需要勞保部門的有所作為和媒體記者的積極關注。唯有里應外合、上下一心、左右出力,法定節假日加班費在經歷“算賬”之后才會真正“算數”。不妨就從剛剛過去的馬年春節加班費的到位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