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中小企業業務總監成少勇。
日前,普華永道發布的2013年銀行業調查表明,87.3%的中國銀行家把小微企業作為自身所在銀行首選的發展客戶群,這一比例比大中型企業超出50個百分點。有跡象表明,2014年,外資行正在考慮將其業務重點調整到小微企業。
“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中小企業集中于高端客戶,回報相對較好,再加上國家政策扶持,中小企業業務成為銀行應對市場變化的拓展區域。”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中小企業業務總監成少勇談到,其實無論是外資行還是中資行,今后都會因回報不錯而比從前更多投入到中小企業業務。
記者了解到,作為外資銀行在內地發展業務的“活躍分子”,恒生中國從去年起就專門成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隊,采取漸進且風險可控的方式發展中小企業業務。例如,與一些大型的設備供應商合作,向機器設備供應商推薦融資服務,讓中小企業客戶通過該服務獲得設備融資按揭貸款。
行業
抵押物不再是“必需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擔憂仍然是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原因之一。如今,多家計劃給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服務的外資銀行,已經制定了政策和流程來有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及控制風險。
成少勇透露,恒生中國一是通過與優質擔保公司合作,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便利。作為一家外資銀行,借用本地智慧與本地擔保公司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另外,通過對中小企業客戶的現金流分析來制定相應的政策。“具體做法就是,我們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注重中小企業的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穩定性,通過現金流分析給予合理的信貸,而不是一定要求抵押物。”成少勇解釋道,銀行業采取了多角度的考察方法,不僅分析企業的財務報告,同時注意結合過往銀行流水、增值稅發票等材料,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把握還款來源,進一步控制信用風險。 恒生中國的客戶經理,貿易服務團隊,審批人員在國內和國際貿易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作為一家外資銀行,本行借用本地智慧,與本地擔保公司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
通過與本地的擔保公司合作,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其市場經驗來把握客戶資質,貸前聯合考察,貸后風險分擔,有效地緩解了信用風險;同時優質的企業也能通過取得擔保公司的擔保而順利地獲得融資。
其二就是對申貸程序的簡化。比如主要針對國內貿易的供應鏈融資,通過大企業客戶的確認,以簡單的信貸流程對上游的供貨商和下游的經銷商提供融資;在跨境人民幣業務方面加強與母行恒生銀行的聯動,為中小企業提供境外金融服務平臺,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將先進的金融服務理念推介給企業,協助中小企業健康成長。
恒生
靈活推進跨境人民幣服務
“目前,在深圳前海就可以用境外的人民幣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新的金融政策會給中小企業在內的所有公司客戶帶來新的機會。”成少勇介紹,恒生中國中小企業部及時跟蹤政策動態,為中小企業提供跨境人民幣匯款,貿易融資,借款等多種跨境人民幣服務。
成少勇談到,首先香港恒生銀行擁有具備優勢的網絡覆蓋和服務能力,能夠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人民幣服務。例如,客戶在香港有一定的資信,我們可以通過香港恒生銀行的擔保為客戶在大陸的分支機構提供融資;如有客戶在香港的分公司需要投資,我們也可利用跨境人民幣服務來支持。 另外,香港恒生銀行有龐大的中小企業客戶群,既有不少香港本土企業, 也有很多廣東的中小企業在香港開立的分公司。今后隨著中國金融體系不斷的改革開放,能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的跨境金融服務會越來越多。
“我們注意到,國家的政策進一步對跨境金融增加支持力度。如去年末出臺的小額外保內貸新規定,為境外擁有資產并希望在境內獲得融資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流程,有助于中小企業順利獲得融資。”成少勇表示,舉個簡單的例子,原來內地中小企業主在香港購置的房產現在就有切實效用了,資產可被盤活,在香港銀行的擔保下,內地的機構就會發放貸款給這些中小企業主。目前小額外保內貸政策在幾個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的省市開始試點,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
成少勇表示,無論上海自貿區還是深圳前海,這一區域對外資銀行來說都是很好的發展機會,幫企業做國際貿易是我們外資行的強項,拓展企業對外投資機會。目前自貿區全面的法律法規組合拳還沒正式出來,我們會等監管機構更清晰的動作再進一步拓展自貿區業務。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