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31日報道,歐元區通貨膨脹率持續走低,3月份更創下了2009年來新低。經濟學家為此發出警告,認為這將引發歐元區物價下跌的破壞性局面,從而影響歐盟剛剛起步的經濟復蘇。而相關人士則呼吁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
據歐盟數字統計局Eurosta估計,歐元區通脹率將在2月逐步降至0.5%,達到2009年來的低谷。與之相對,美國與英國的通脹率則分別為1.1%和1.7%。其中歐元區核心通貨膨脹率,更從2月的1%降至0.8%。而這次超出預期的反通貨膨脹的原因,一部分是去年復活節前夕各商家提價的結果,一部分也是經濟緩慢復蘇的全球性現象。
而歐洲央行宣稱,部分反通貨膨脹是好現象,至少能使周邊國家相關勞工費下跌,從而使實力較弱的成員國更具有競爭力。但同時報道也指出,即使歐元區中最大、競爭力最強的德國,通貨膨脹率也僅為1%,僅為央行預期目標2%的一半。
而經濟學家則警告稱,如果歐元區通脹持續走低,將很有可能重走日本通縮的老路。而一旦出現通縮,價格持續走低將會影響商家投資以及消費者購物,由此拉低需求,從而影響歐盟剛剛出現復蘇跡象的經濟。
最近歐洲央行決策者暗示說,如果通貨緊縮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的話,他們可能更傾向于采取更激進的措施,諸如量化寬松和負存款利率,以此來向央行的存款有效征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歐洲部部長Reza Moghadam于3月31日再次重申了IMF對于低通貨膨脹率的擔憂,他同時表示,在通貨膨脹尚未脫離控制的情況下,央行還有實行更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空間。趙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