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玫報道:浙江溫州市啟動“藍色引擎”,要通過打造“溫州大宗散貨港航物流基地”、“溫州濱海休閑旅游產業基地”、“溫州海洋清潔能源及裝備產業基地”、“溫州海洋科創產業基地”等四大海洋特色產業基地,浙江省率先基本建成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近日,一批涉海大項目已在該市落地。
根據該市出臺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溫州市實施方案》和《關于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若干意見》,要用10年左右時間,重點發展壯大海洋先進裝備制造、海洋醫藥與生物制品、港航物流服務等新興產業,扶優扶強臨港工業、濱海旅游、海洋漁業等優勢產業,突出培育海洋科技、信息、金融、環保等涉海服務業。預計到2015年,全市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將達到85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的17.7%。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500億元,年均增長12%,科技貢獻率達80%左右,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達35%左右。由此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市”,把溫州打造成為長三角南翼和海西區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海洋經濟開發開放先行區、民營經濟參與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示范區。
據統計,截至去年三季度,溫州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達235億元。目前,該市正抓緊組織編制《溫州市海洋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藍色引擎”,為今后培育四大海洋特色產業基地提供指導。在長遠規劃下,一批涉海項目紛紛落戶溫州:總投資45億元的東海麗水36-1號氣田項目,就在距溫州市區140公里的東海開發,生產期為16年,高峰穩產期7至10年,年產3.0億方天然氣。據悉,該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前期工程,今年有望讓溫州用上天然氣。與此同時,建在溫州洞頭的中石化液化天然氣項目,總規模1000萬噸,一期建設300萬噸,今年陸域工程已經進場施工。另外,溫州還有建設風電場的天然優勢,全市年平均風速在5米/秒以上,島嶼年平均風速在7米/秒以上,可規劃布點風電裝機容量540萬千瓦。全市潮汐能理論蘊藏量123億千瓦時,理論裝機容量412萬千瓦。目前,這些項目都已逐步開展。
溫州的一些企業針對海洋貝類技術、海洋冷凍產品保鮮等領域,著手聘請專家研發新技術,積極做好市場對接。目前,溫州正順勢而上,推進“海上溫州”建設。以甌江口新區、綜合樞紐港、海涂圍墾、海峽經貿合作區建設為突破口,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要素資源配置、政策財政扶持等舉措,全面推動溫州海洋經濟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