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節,一系列提倡節儉的政策、規定讓“清廉風”勁吹,豪華包裝下的天價月餅幾乎消失,“月餅”界流行起以手工月餅、散裝月餅引領的懷舊風,中秋逐漸回歸團圓本意。
自十八大以來,每逢節假日,從中央到地方均三令五申狠剎歪風,密集出臺禁令,已經成為震懾官場腐敗的“高壓線”。從“光盤行動”漸入人心,到高端餐飲轉型平民化,再到高端月餅、粽子遇冷,老百姓拍手稱快,“清廉過節”正成為當下中國官場的新常態。
今年中秋節前,從中央到地方,狠剎公款送禮、嚴打節日腐敗的一道道禁令密集出臺。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昨日上午,全國至少有28個省份中秋節前發布了節禮禁令,“加大查處力度”、“及時通報典型案例”、“零容忍”等成了禁令中出現的高頻詞。
嚴規禁令下的中秋節,往年大行其道的“天價”月餅已不多見,企事業單位的月餅團購行為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散裝月餅和廉價禮盒,月餅消費市場逐步回歸理性。
28省份密集發布反腐禁令
據記者統計,今年中秋、國慶節前,全國共計有28個省份發布了與中秋國慶兩節反腐相關的禁令。
發布時間最早的是浙江省。據《浙江日報》8月4日報道,浙江省紀委日前發出通知,堅決防止中秋、國慶等節假日期間公款送月餅等不正之風的反彈回潮。通知中禁止公款送月餅等“六個嚴禁”,并“加大問責力度”,如有頂風作案者,將嚴肅查處。值得注意的是,9月5日,中秋節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浙江省紀委再次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確保中秋國慶期間各項禁令嚴格落實”。
浙江“帶頭”發布中秋反腐禁令后,黑龍江、天津、河北、廣東、重慶分別在8月中旬發布禁令。8月下旬,則到了一個禁令發布“井噴期”——10天時間里17個省發布了中秋禁令,其中26日當天就有5省份紀委發布中秋國慶期間的相關規定。
除了中秋和國慶,10月初,新疆還將迎來當地的一個盛大節日——古爾邦節。8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委、監察廳發出《關于切實抓好中秋、國慶、古爾邦節期間作風建設和廉潔自律工作的通知》,對構成違規違紀的行為,要快查嚴處。
提早釋放嚴打兩節腐敗信號,成了各地紀委的共識。比如天津市紀委在通知中稱,“做到早部署、早提醒、早檢查、早預防,防患于未然,確保節日期間不發生違規違紀的人和事”。
違規發月餅等8名校長受處分
在如此嚴規下,依舊有人頂風作案。昨日上午,中紀委在其網站公布了2014年9月1日至7日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177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案件。記者注意到,其中有20人是因為違規發放月餅、福利、補貼等行為遭到處分。而違規發放月餅等現象在學校中出現較多,至少有8名校長(含副校長)被處分。
比如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胡福進違規公款聚餐、發放月餅券,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南開區天津大學附屬中學濫發實物,給予校黨支部副書記、校長肖偉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黨支部副書記閆世明黨內警告處分;菏澤市牡丹區第五小學校長李鳳真違規發放福利,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有分析人士認為,持續不斷節日反腐,是根據中國國情打出的一組直擊官場要害的反腐重拳,意在配合“打虎拍蠅”,著眼長遠整治官場積弊和歪風。(法制晚報)
成都:中秋當天 就有超市月餅撤柜
調查顯示:約10%的企業今年不再向員工發放月餅或券
昨日是中秋節,也是假期最后一天,月餅的銷售市場也迎來尾聲。那么,在中央八項規定、反四風的號召下,成都的月餅市場都有什么變化呢?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通過市場走訪、調查了解到,受反四風等影響,國企單位的基本不再采購月餅。今年幾家成都月餅企業的生產計劃,本來就比去年定得低。即便這樣,今年成都月餅的銷售量仍然比去年、前年低。
單位:福利務虛成趨勢
在中秋節前幾天,前程無憂在其官方微博發起企業中秋福利的在線調查。根據對1415名在職人士和253家企業HR(人力資源)的調查顯示,約10%的雇主今年不再向員工贈送月餅(券)。調查顯示,2014年,不少企業調整中秋福利方案,現金和消費卡發放大幅減少,福利務虛成為趨勢。對在職人士的調查顯示,92人稱今年現金福利將取消,占受訪國企員工的36.9%。
商場:月餅禮盒半價多
從中秋節小長假期間,各個商場、超市的月餅銷售就已經開始了打折促銷。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王府井、伊藤、伊勢丹等市內大型超市。
在王府井超市,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元祖月餅的展板。但是,該品牌月餅已經撤柜。剩下的兩個柜,分別是一家香港、一家廣東品牌的月餅,折扣在5~7折左右。
在伊藤洋華堂,天倫的月餅正在打折促銷。原價128元一盒的月餅,現在買一送一,相當于5折銷售。而原價300多元的禮盒裝月餅,也都在7折銷售。
從幾家超市最后一天的銷售情況來看,顧客基本都是從專柜走過,看的、買的都比較少。
一位月餅柜臺的銷售人員介紹,今年的月餅,尤其是高檔禮盒裝月餅銷量不太好。昨日下午3點,這幾家超市月餅專柜都紛紛撤柜。
廠家:產量銷量雙降
市場上月餅銷售“遇冷”,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生產廠家。昨日,成都商報記者采訪了芝芝、安德魯森等3家生產月餅的企業。他們的負責人紛紛表示,今年本來制定的月餅生產計劃就比去年要少,但最終月餅銷售情況仍然不理想,與去年、前年相比都有所下降。
芝芝月餅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反四風”對市場的影響,該公司之前制定月餅生產計劃的時候,就比去年降低了“一大截”。但是,最終銷售情況來看,還是沒能完成既定的銷售目標。
安德魯森負責人也坦承,該公司今年月餅產量、銷量比去年有所下降。她表示,這是整個月餅行業呈現的趨勢,“普遍的都有所下降”。
另外一家成都大型月餅生產企業表示,公司今年銷量確實比去年低。為了扭轉局勢,該公司減少高檔禮盒月餅的產量。
成都商報記者 祝迅 攝影報道
專家觀點
反四風見成效
禮品消費步入“常態”
針對月餅、高端煙酒銷售量下降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竹立家。
竹教授說,今年這種銷售狀態是節日禮品銷售進入常態的表現,希望這種常態能夠保持下去,抵制住行賄受賄的不正之風,抵制浪費公共資源的行為。
竹教授表示,今年中秋節期間禮品類產品銷售量大幅度下降,是反四風取得的明顯效果。節日期間禮品類產品銷售量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集團購買力的下降。往年銷售商的銷售量絕大部分也都是企業單位所做的貢獻,現在企業不購買了,當然銷售量要受到較大影響。
再有,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了公款消費,普通老百姓很少會選擇高檔產品自己消費,高端禮品市場受影響是必然現象。
竹教授說,往年的禮品銷售市場是不正常的銷售狀態,受行賄受賄的不正之風的影響,是浪費公共資源的表現,“我們是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需要感情的溝通,但之前的狀態是虛假人情狀態”。過年過節我們需要給自己的親友、老師等送些禮品交流感情,我們需要感情的真實表達,真實感情的表達不需要高端的禮品,今年的禮品市場銷售量下降是進入常態的表現。
自十八大以來,每逢節假日,從中央到地方均三令五申狠剎歪風,密集出臺禁令,已經成為震懾官場腐敗的“高壓線”。從“光盤行動”漸入人心,到高端餐飲轉型平民化,再到高端月餅、粽子遇冷,老百姓拍手稱快,“清廉過節”正成為當下中國官場的新常態。(新京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