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月份金融和宏觀經濟數據的發布,外界對中國貨幣政策走向更加關注。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認為,當前雖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卻是調結構最有希望的時刻。要堅守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預調微調、定向發力,支持經濟薄弱環節和結構調整重點領域。
貨幣政策要咬牙堅守住
8月份中國工業和投資增速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落。在這樣的背景下,是否還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現在是中國經濟調結構最有希望的時候,也是最后的機會。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貨幣政策一定要配合好,咬牙堅守住,保持總體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搞強刺激。”陳雨露直言,一旦定力不夠,強刺激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無異于飲鴆止渴。
經濟新常態下貨幣政策何去何從?首先取決于對新常態的準確把握。陳雨露認為,新常態核心就是“三期疊加”,會遇到四大挑戰: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大,二是經濟內生增長的新動力尚未顯現,三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四是要考慮轉型期社會、資源環境的整體約束。
“貨幣政策適應經濟新常態是個大課題,還在探索中,但目前整體把握還是比較好的。”陳雨露說。
對于外界關心的會不會降息的問題,陳雨露回應說,還沒有到下這個決心的時候。如果降息就是個強信號,對堅持新常態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大家會疑慮、混亂。“能不這樣做就不這樣做,想點其他辦法,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讓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在13%左右,預調微調的手段有的是。”
定向發力推動結構調整
新常態下貨幣政策不搞強刺激,但也要主動作為。
“貨幣政策要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在保持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注重兩個方面:一方面推動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另一方面定向支持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陳雨露指出。
在陳雨露看來,產能過剩行業分三類情況:一是市場還在但過于分散,可以通過并購做行業整合,要給這些并購金融支持;二是市場確實供給嚴重過度同時環境污染嚴重,要倒閉、退市,對形成的不良貸款要允許核銷;三是國內產能過剩但其他國家需要的,鼓勵走出去,外匯貸款、債券融資等要加大支持力度。
結構調整有退也要有進。陳雨露認為,對需要定點支持的領域,要通過定向降準和債券融資等方式,扶持其發展,比如“三農”領域、小微企業、棚戶區改造和企業技術改造等,下一步要繼續定向發力、定點支持。
“貨幣政策還是以調控總量為主,但在結構調整上也要探索創新。”陳雨露直言。
金融改革明年力度將會較大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有些是宏觀調控政策能解決的,有些則要通過改革才能解決。
“金融改革有特殊要求。我們講防風險,主要還是考慮金融領域潛在的風險要得到及時消化或抑制。可以想見,2015年開始,金融改革推進的力度會比較大。”陳雨露說。
要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金融領域就必須實現利率市場化。陳雨露認為,國內金融市場確實到了建立統一大市場的時候,核心是價格由市場決定。
不少人擔心利率市場化會推高實際利率。陳雨露指出,雖然利率市場化可能短期內利率有上升過程,但只要經濟肌體基本健康,都會出現拐點、回歸。利率市場化,也是讓老百姓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需要,是改革的必然取向。
陳雨露認為,現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穩健推進,實際上就剩下存款利率還有上限。放開存款利率還要等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希望今年底前能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如果存款保險制度能在今年底前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很可能在2015年有實質性推進。”(欣華)
相關 報道
巴克萊稱:
未來幾個季度下調 基準利率不可避免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李焱)巴克萊昨日宣布調低中國2014年GDP增速的預測值20個基點至7.2%,同時保持對2015年6.9%的預測。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調低預測值的原因是政府態度發生了轉變,對于完成7.5%全年增長目標的要求有所放松,顯示政府已接受了經濟增長放緩的現實。
常健認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自從李克強總理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言后,政府的政策立場從“進一步寬松”轉變為“更加中性”。因此,巴克萊認為盡管8月經濟數據疲軟,但中國政府近期不太可能推出全面的貨幣寬松政策;3~7月政府出臺了多項“微刺激”措施,而現在最終準備接受增長放緩的現狀,能夠允許更大的增長波動區間,例如6~8%,這在商業循環中屬于正常范圍。同時,政府2015年設定稍低于7%的GDP增長目標的可能性在不斷加大。
“定向寬松措施不足以保持二季度的增長勢頭,預計政府還會對房市實施進一步調控,并將持續到2015年;產能過剩和需求疲軟導致制造業投資增長放緩;財政收入增速降低、地方政府面臨融資困難以及反腐敗措施等導致基礎設施投資增幅有限;出口小幅增長。”常健對未來經濟走勢作出預測,可以肯定的是,政府不會放任增長進一步下滑。
“未來幾個季度基準利率的下調已不可避免”,常健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