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這意味著國內快遞市場將迎來內外資快遞企業同平臺競爭。而爭論也隨之而起,支持者認為這將倒逼國內企業更加規范地發展;懷疑者則擔心國內物流快遞企業將以此受到重大沖擊。
■桂小筍
京東、阿里等電商企業的成功上市讓全世界見識了中國網購力量的同時,也為更多精明的商家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商業之門:如此巨大的電商市場,依托其產業鏈上下游,是不是還有更多的金礦可供挖掘?至少,快遞業是塊不容忽視的蛋糕。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外資企業將迎來全線分食快遞業盛宴的機會。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及,“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
對于國內物流快遞企業而言,這是否意味著更多的分食蛋糕者將攤薄利潤呢?“外資快遞公司進入國內快遞市場,其實對國內企業的短期影響并不大,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外資快遞公司未必具有優勢。”易觀國際分析師王小星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解釋;此外,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對《證券日報》介紹,“大部分電商快遞都被“四通一達”所覆蓋,外資快遞只有先在國際快遞業務上進行突圍。”
國內外快遞企業
將同臺競爭
來自公開資料顯示的信息提及,目前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已基本對外資開放,主要城市國內快遞業務也已對部分外資企業分批開放。依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有利于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使廣大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同時,推動快遞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黑馬”,也能促進物流業上臺階,進一步搞活流通、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積極出力。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范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
此外,會議同時強調,要堅持放管結合,確保快遞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完善經營許可程序,加強資質審核。簡化手續,提高效率;推進快遞與電子商務、制造業聯動發展,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順暢對接,支持解決城市快遞車輛通行難等問題,保障寄遞安全;鼓勵快遞企業兼并重組,完善和落實重組備案、外資并購審查等制度,加強代理和加盟企業管理,嚴肅查處非法經營、超范圍經營、違規代理等行為。
消息一經發布,行業各界的觀點呈現了迥然不同的結果:有企業人士認為,目前開放國內快遞市場并非良機,如果能夠緩和兩年,將大不相同;但亦有觀察者認為,外資的進入將會倒逼國內企業規范發展,并通過兼并重組,快速形成物流業的寡頭形成。
短期難言影響
消息發布之后,關于國內企業是否會因此大受影響的說法不脛而走,易觀國際分析師王小星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解釋,向外資企業開放國內快遞市場,對國內企業而言短期內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此時宣布這項消息,更多的是國內物流快遞企業能夠走出去,擁有國際的視野和布局,“目前跨境電商發展很快,國家希望國內物流快遞企業的發展能夠貼緊跨境電商的發展步伐”。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也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對外資全面開放國內快遞市場,行業將迎來巨變,當前國內的市場格局將被外資快遞企業打破。外資快遞企業相比國內品牌優勢明顯,信息化程度較高、人才專業素質佳、統一配送能力強,能夠在時間、質量上為用戶提供良好服務,而國內快遞品牌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硬傷”,將會面臨較大沖擊。然而由于國內快遞公司具有價格優勢,外資快遞在中國市場入侵速度不會非常快。
此外,王小星認為,物流企業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很高,這些資源需要時間的積累,而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物流快遞企業在全國各地的布局相對完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國外企業進入國內快遞領域,短期內也不會有太大影響,而且,“國內消費者對快遞的要求要高于國外,在國外如果送貨時間在3天以內,消費者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國內,消費者要求商品“隔日達”甚至“當日達”,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外企業對消費者的優勢并不明顯。”
未來或角力國際業務
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快遞業后,雖然短期內對國內企業的影響難以浮現,但并不意味著,國內企業可以因此掉以輕心,申正遠分析,在對市場的布局上,外資快遞企業將會把一、二線城市作為突破口。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收入水平較高,對快遞服務的質量要求也較高,并且對品牌的認知能力較強,是外資快遞的重點客戶群體。在定位方面,外資快遞則宜以國際快遞為主。目前國內電商快遞在中國快遞市場占主導地位,但是大部分電商快遞都被“四通一達”所覆蓋,外資快遞只有先在國際快遞業務上進行突圍。
“外資快遞的進入,對國內快遞敲響了警鐘。國內快遞應該趁外資在中國市場根基尚未穩固之時,不斷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在管理、服務、配送等方面進行升級,獲得消費者信賴。否則,外資快遞一旦在中國市場站穩,國內快遞企業將面臨較大沖擊。”申正遠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