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乃至我國南方14個省(市、自治區)唯一以培養農牧科技類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的省屬公辦高等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首批國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職業院校,2013年11月以“優秀”等級通過驗收。2013年5月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稱號。
學院堅持“緊扣農牧產業鏈辦學、緊密結合產學研育人、緊跟區域經濟增長極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三業(專業、行業、就業)互融、行校聯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畢業生就業工作視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堅持實施“一把手”工程,嚴格按照“四到位”(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和“四化”(全員化、全程化、信息化、專業化))的要求,不斷完善就業工作體制機制,以培養“就業力”帶動“就業率”,學院業已為社會輸送了各類技術技能型現代農牧人才4萬多名。
一、體制機制科學有效,就業工作有聲有色
1. 領導高度重視。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實行“一把手”工程,每學年都把就業工作目標和考核指標列入學院黨政工作計劃,多次召開黨委會或校長辦公會研究部署就業工作,簽定年度就業工作責任狀,明確具體獎罰措施,確保就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 制度建設完善。學院將就業工作作為系統工程來抓,納入學院“十二五”整體發展規劃,工作思路清晰,運行有序。建立了一整套就業工作規章制度,如就業工作經費管理制度、走訪用人單位制度、就業工作考評制度、就業工作市場建設制度、就業工作基地建設制度、就業人才隊伍建設制度等,并有著詳盡的工作進度計劃表;把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各院(系)年度考核最主要的指標之一與部門評優、個人評先等掛鉤,極大地調動了全員參與落實就業指導工作的積極性。
3. 機構設置健全。學院成立黨政一把手負總責,書記、院長任就業創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書記、副院長任副組長,具體抓落實,就業創業指導處主要負責人以及各二級院系分管負責人為小組成員。各二級院系也相應成立了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小組,形成了“學校黨政統一領導、招生與就業創業指導處統籌協調、各二級院(系)全力以赴、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三級網絡體系,職責清晰、分工明確。
4. 資金落實到位。學院設立了畢業生就業與創業專項經費,達210萬元,其中就業專項經費始終保持在80萬以上。學院專門拿出新老校區30多間沿街黃金旺鋪門面房,不收學生一分錢租金,用于學生自主創業,歷練創業本領。
5. 就業指導全面。首先,學院堅持每年舉辦“就業指導服務月”活動,內容涵蓋求職書設計比賽、模擬面試比賽、系列講座、企業參觀、校園招聘會等活動,印發就業指導手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其次,重視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建立了覆蓋全院范圍的就業指導體系,即重點加強對應屆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育,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對低年級同學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樹立職業意識、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第三,就業咨詢實行制度化、常態化。學院特別推出“大學生就業咨詢日”服務,咨詢時間為每周三下午2:00~5:00,地點設在學生宿舍區,由招就處分管處長和各院系專職就業秘書負責集中解答就業政策、形勢以及如何應對目前日益嚴峻的就業環境等各種問題。
6. 就業服務到位。首先,注重就業市場的維護與開發。堅持每年春季和秋季組織就業工作人員開展大規模的用人單位走訪活動,收集有效就業信息。學院定期舉辦雙選會,積極為學生推薦就業崗位,按照“小型、分類、安全、有序”的原則,堅持大型招聘年年搞,校園招聘周周有,專場招聘隨時辦,就業推薦天天做。其次,加大就業創業信息網絡建設力度。創建了大學生就業創業信息網,建立了畢業生信息庫和用人單位數據庫,實現了網上信息發布、就業咨詢及調查等多項功能,與國內知名用人單位建立了友情鏈接,并按要求嵌入全國大學生一站式服務系統,形成了就業立體網絡。
7. 以創業帶動就業。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學院構建了“四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實踐模式極大激發了在校生的創業熱情,更好的促進了就業,即凝練就業創業教育理念,實施項目引領工程;完善就業創業教育機制,構建機制保障體系;豐富創業文化活動內容,提升創業能力素質;采取“前店后廠”模式,打造創業實踐平臺。學院建成了以江蘇現代畜牧科技園為主體,江蘇中藥科技園、江蘇倍康藥業有限公司、大學生創業示范街共同參與的“兩園一企一街”校內創業實踐格局。目前已有33個創業團隊入駐,創業項目涉及畜禽養殖及加工、動物診療、寵物美容、甜品加工、動物醫藥、園林藝術、汽車維修與服務、IT、物流管理等9個項目,形成了“項目人才集聚、重點項目示范、創業就業倍增”的效應。
8. 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學院連續四次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2013年5月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2年12月份以“優秀”等級通過江蘇省創業教育示范校驗收,2013年10月份被江蘇省教育廳認定為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
二、校企合作水乳交融,人才培養適銷對路
1. 校企深度合作,構建“工學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充分發揮行業辦學優勢,利用學院人才、研發等資源優勢,積極主動加強與行業交流與合作。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緊扣江蘇現代農牧產業發展需求,按照工學結合的總體要求,不斷深化專業、行業、就業的“三業互融、行校聯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此基礎上,學院以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項目建設為契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示范區產學研平臺和人才優勢,進一步探索適合學院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技術活動過程有機結合,把科研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新構建了“工學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學中研”的教學方法改革,培養具有豐富的文化,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新技術,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技術應用推廣、產業化經營管理、社會服務等可持續職業發展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2. 加強專業和課程體系改革,主動適應農牧業轉型升級。學院在專業建設工作中,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現代農牧業轉型升級需要向動物醫藥、寵物美容與護理、食品安全與檢驗等二、三產業不斷延伸的新形勢,制訂了鞏固具有傳統特色的一產類專業、做強二產類專業、拓展三產類專業的專業建設戰略。尤其在動物醫藥、獸醫專業基礎上增設的藥品生產與營銷、寵物醫學、寵物護理與美容等專業,形成了專業建設新的特色與亮點。
3. 學生技術技能出類拔萃,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學院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取得了驕人成績。我院學生連續5年獲泰州市舉辦的大學生創業創意大賽第一名。有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校園創業計劃書,畢業后走上了成功的自主創業之路。近三年來,學院平均每年有近180名學生走上自我創業之路。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院學生榮獲2個一等獎和1個三等獎,在江蘇省第五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我院榮獲3個三等獎。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天翼杯”技能大賽中獲得1個一等獎,并獲全國三等獎。2011年5月5日,農民日報以“‘農業老板’的‘組培園’”為題,在頭版頭條對我院創業教育的模式、方法和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入報道。2012年10月28日,揚子晚報以“唐慧娟:‘女豬倌’帶富238家養殖戶”為題,報道我院杰出校友、黨的十八大代表唐慧娟在豬欄中摸爬滾打了15年,不僅成為年產2萬頭生豬的豬場主人,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動238家養殖戶共同致富的先進事跡。2012年10月18日13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對我院科技服務“三農”工作、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和實用性人才培養工作作了宣傳報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2013年6月4日,地方媒體以“大學生店長和他的創業團隊”為標題,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整版報道了我院在校大學生創業事跡。2014年10月20日,中央媒體以“涉農高職院校逆襲記”為標題,以采訪的方式報道了我院在校學生和畢業生創業事跡。
三、畢業生備受青睞,工作業績顯著
1. 畢業生表現突出,用人單位滿意度高。2013年11月江蘇省教育評估院對學院的77個用人單位進行了滿意度調查,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各類素質的評價中,我院畢業生思想素質滿意度高,比率為54.5%,沒有不滿意的;在相對其他院校學生優勢調查中,我院畢業生在實踐動手能力、敬業精神、綜合素質、實際工作能力方面比其他學校有優勢,抽調企業評價很高,各項指標均超過了60%,說明我院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高,職業技能素質獲得企業的廣泛好評。
2. 畢業生經濟收入高,職業晉升空間大。根據麥可思公司的調查顯示,我院畢業生半年后收入以及自主創業的比例均高于本省高職院校水平,具體數據(見表1)。從起薪線和就業對口率來看,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較高。根據我省評估院的調查顯示,我院畢業生中,技術骨干與研發人員崗位比率為41.6%,說明學院畢業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研發能力,同時具備個人發展的潛力,工作幾年后基本上都能在中層管理干部、技術研發人員崗位上大展身手,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3. 畢業生在各類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素質硬、能力強、能吃苦、后勁足”已經成為我院歷屆畢業生的鮮明特色,不少優異畢業生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斬獲佳績。
吳志男,2013屆藥品檢測專業畢業生,現為揚子江藥業集團人事專員,先后參加泰州市和全國醫藥行業質量QC成果發表交流會獲得一等獎,并獲得最佳發表獎。
黃袁新,2013屆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專業畢業生,他作為“寵樂匯寵物生活館”創業實踐項目團隊負責人,參加了2014年6月參加由團省委、省教育廳等7部門聯合舉辦的 “創青春”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大賽,從102所高校的29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并獲得創業實踐挑戰賽專科組銅獎并獲得佳績。
王興斌,2012屆獸醫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他憑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深厚的操作技藝,榮獲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業技能大賽“動物外科手術”一等獎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學院在辦學中始終堅持“根據市場需求設專業、根據企業要求定課程、根據崗位標準練技能、根據社會評價驗質量”,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農牧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2011 2012 2013
本院 4.3% 本院 3.4% 本院 5.1%
全國骨干 3.6% 本省高職 3.1% 本省高職 3.9%
本院 2708 本院 2829 本院 3066
本省高職 2709 本省高職 2779 本省高職 3076
表1:
近三年畢業生自主創業率和畢業半年后收入
注:數據來源于麥可思調查報告
(曹斌 吳植 陸建華 周榮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