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教育  ?  校園

鄉村教師荒山尋寶40年 欲捐千件文物建博物館

鄉村教師荒山尋寶40年 欲捐千件文物建博物館

2014-04-25 07:20:00

來源:大河網

  昨天,記者見到了南召縣鄉村教師張志芳,經過長達40年收集的1106件“寶貝”,這些形狀怪異、來自家鄉田野的石頭,其實都是“南召猿人”用過的器具,張志芳希望能建個古人類遺存博物館,把自己的寶貝捐出去。

  歷史課上結緣古人類遺存

  1972年2月,13歲的張志芳在南召縣崔莊鄉后湖中學上學,距學校不遠,有一道叫觀嶺的山嶺,南北走向,長約1公里,寬約三百米,總面積達三十萬平方米。那里是南召古人類文化遺址之一,河南省重點保護單位。

  張志芳說,自己最喜歡的課就是中國歷史。在第一節歷史課上,老師給他們講了神話般的原始社會,他初次見到了山頂洞人的復原頭像和石斧、石鑿圖像。幾天后,張志芳和幾個同學到觀嶺去玩,不經意間拾到了一塊石頭,竟和教科書上的石斧一模一樣。他當時就想:“說不定古人類也在這里生活過。”“張志芳的判斷被同學們視為笑話,但他仍心存疑慮,并利用課余時間又撿了幾個。

  1979年2月9日《人民日報》報道了《河南南召發現人類牙齒化石》,張志芳一下子興奮起來,發現化石的南召縣云陽鎮杏花山,距離崔莊鄉觀嶺僅僅40公里,既然那里生活過猿人,觀嶺也應該是古人類活動的場所。報道證實了自己的猜想之后,張志芳便與觀嶺的古人類遺存結下了不解之緣。

  荒山尋寶40年

  1983年9月,張志芳回到了后湖中學教書。茶余飯后,他都會到觀嶺上去尋寶,到農民新翻的田間去尋,到亂石堆里去找,在枯萎的草叢里、石堰上去扒,春夏秋冬從不間斷。

  隨著不斷尋訪,張志芳收集的古人類遺存器具,由一位數變成了兩位數,然后又增加到三位數。這些藏品中,除了自己尋到的,也有別人送的,或花錢從當地農民手中買的。

  為了研究收集到的古器具,張志芳還到處查閱有關古人類的書籍,《辭海》、《中國歷史的童年》、《可愛的祖國》、《南召縣志》、《走遍南陽》等,他都看得爛熟。

  隨著知識的積累,張志芳收集的面也逐漸擴大。最開始,他只注意撿完好無損的、光滑的磨制石斧,有點殘缺的都不要,后來,完、殘、片,甚至遺料也撿,撿拾的對象也從磨制石斧擴展到舊石器。

  2012年,張志芳又在觀嶺拾到一個胡蘿卜模樣的紅色陶制品,扒了很多資料,最后在《南召縣志》的彩頁插圖上,找到了它的名稱,叫做塤,是古人類使用的一種樂器。而在南召縣境內發現的另一件塤,現在存放于南召博物館,是該館的一級文物。

  愿捐藏品建博物館

  根據張志芳的分類,他的藏品有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粗石器):石核器、石片器、敲砸器、刮削器、燧石、石鐮、手斧等;打制石葉(細石器):凸刃器、凹刃器、直(單)刃器、復刃器等;中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矛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杵、石鏡、石鐲等;玉器有玉斧、玉鏟、玉珪、玉璜、玉鐲、玉佩等;磨制工具有:石砧、石砥、石礪等;骨器有:鹿角、鹿角錐、骨針等;陶器有:陶甑、陶杯、陶彈(球)、陶鐲、陶鳥等;樂器有:陶塤。還有不少其他無名器物。

  近幾年,很多人慕物而來,找到張志芳家,想見見祖先使用過的實物。每到這時,不厭其煩地講解就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必修課”。

  他介紹,有不少人看了他的藏品后,愿出高價購買,但都被他謝絕,“文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不可再生資源,流失一個、損壞一個就少一個。況且,古人類的歷史遺存就理應保存在猿人生活過的地方,放在別的地方,無根無據,也沒意義,更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

  張志芳說,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建一個古人類遺存博物館,他愿意把自己的這些“寶貝”捐出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南召悠久的古人類文化。 東方今報 記者 張定有 通訊員 吳正偉 李懷川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方城县| 监利县| 通河县| 简阳市| 都江堰市| 陆河县| 年辖:市辖区| 扎赉特旗| 牡丹江市| 若尔盖县| 康乐县| 阳曲县| 上林县| 石城县| 大冶市| 河西区| 乌什县| 三穗县| 合肥市| 固安县| 洞口县| 德化县| 阿克苏市| 宿州市| 灵山县| 广宁县| 开江县| 错那县| 墨江| 若羌县| 昆明市| 民勤县| 五家渠市| 长治市| 乐山市| 平潭县| 泸西县| 宝清县| 雷州市|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