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吉文艷 王 倩)白魯礎九年制學校位于商南縣十里坪鎮,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是商南最邊遠的高寒特困學校。時值三九天,記者乘車趕赴學校,一起關注這里的學生取暖問題。
電暖氣取代炭火盆
“我們學校位于高寒山區,海拔近1300米,加之冬季太陽照射時間晚、時長短,師生冬季取暖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校長趙明軍說,受條件限制,以前學校唯一的取暖措施就是炭火盆,既不安全,供熱效率也低。為了徹底解決學生們的取暖問題,學校去年向商南縣教體局爭取專項資金購置了26臺火盆型臥地式取暖器,分發給每個班級,使得教室不再冰冷刺骨。盡管已過大寒,寒冷加劇,但走進白魯礎九年制學校各班級教室內卻溫暖宜人。“自從班上安了電暖氣,教室一下變得暖烘烘的了,寫字時再不凍手啦。”4年級學生黃靜高興地說。
體育鍛煉熱身體
早上七點不到,記者便被一陣短促而有規律的哨子聲叫醒,繼而便是學生們“一二一”的跑操聲。“這是我們學校開展的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一方面是組織學生們進行熱身運動、開始一天的學習,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體魄,讓他們有個好身體,增強耐寒性和抵抗力。”體育老師陳衛東向記者介紹道,學校每天都會安排時間不等的早操、課間操及體育課,總共加起來有80分鐘時間。“光靠電暖氣學生熱不了,圍著操場跑上兩圈渾身就都熱了。”陳衛東說。
課外活動暖手腳
下課鈴一響,學生們便拿著各自的“健身器材”涌出教室,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自由活動,跳皮筋的、踢沙包的、打乒乓球的學生瞬間占滿了偌大的操場。“坐了45分鐘,學生精神也不集中了,可能也有點冷,就帶他們出來做做課外活動,活動活動手腳。”正在組織學生們跳大繩的一年級數學老師蘇妮說。青年教師代婭鑫老師則帶領著孩子們做自己自創的“快速熱手腳操”,只見孩子們一會搓搓手,一會跺跺腳,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這里條件雖然艱苦,但學生們很能苦中作樂,這種課外活動也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師生關系特別融洽。”代婭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