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拉雷7月14日電 綜述丨中國經驗助力非洲發展——津巴布韋媒體人士談中非合作
新華社記者許正
日前,多位津巴布韋媒體人士在津首都哈拉雷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高質量發展經驗對努力探求自主發展道路的非洲國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今年6月,多位津媒體人士赴中國湖南省參加了為期兩周的“津巴布韋媒體人士研修班”。在此期間,他們不僅與來自湖南省媒體和高校等的專家學習交流前沿傳媒知識與技術,還走進在長沙舉辦的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近距離感受中非合作的脈動。
津巴布韋國家廣播公司廣播新聞部經理喬納森·馬雷爾瓦說,他曾于2013年首次到訪長沙,時隔10余年后再次來到這座城市讓他感受到“巨大變化”。
“長沙的建筑、道路網絡等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令人震撼,我已經找不到10年前住過的地方了。”他說,從完備的基礎設施到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長沙的變化之快讓他真切感受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馬雷爾瓦認為,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模式對當前謀求自主發展道路的非洲國家頗具啟示意義,中國人民在經濟發展建設中展現出的高效和奮斗精神也值得非洲國家學習。
“我們常說,中國是津巴布韋全天候的伙伴,事實的確如此。從發電站到公路,從大壩到醫院,中國令津巴布韋受益匪淺。”他說,全球南方國家正在從中國高質量發展成果中獲益。
津巴布韋《記事報》主編勞森·馬貝納對記者說,此行令他深切感受到中國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幸福安康為追求的,非洲國家應借鑒中國發展經驗,推動經濟良性發展進而增進人民福祉。
馬貝納說,在本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上,他切實感受到非中在經貿領域合作的光明前景。中國不僅進一步向包括津巴布韋在內的非洲國家打開市場,更樂意向非洲國家分享先進技術和發展經驗,雙方欣欣向榮的經貿合作必將加速非洲大陸的工業化進程。
提及剛剛在北京落幕的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馬貝納說,以平等包容的對話代替對抗與沖突是非洲和中國的共同愿望,在當前地區沖突頻發的背景下,非中團結合作的意義更為凸顯。
津巴布韋泛非通訊社總編輯蘭加里拉伊·紹科表示,多年來,非洲大陸持續從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成果中獲益。“當前,非洲正快速向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中描述的愿景邁進,中國的發展模式與有益經驗將為非洲實現這一目標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