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圖②:溫縣舉行的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
徐宏星攝
圖③:視頻博主國翠兒在練習太極拳。
武 偉攝
">圖①:黃河與伊洛河匯流處。
溫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圖②:溫縣舉行的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
徐宏星攝
圖③:視頻博主國翠兒在練習太極拳。
武 偉攝
徐宏星攝
">陳炳(左三)在指導外國弟子練習太極拳。
徐宏星攝
溫縣地理位置示意圖。
城事
旭日東升,黃河與伊洛河交匯處,水面碎金躍動。雙臂伸展,長衫隨風揚起,幾個學員正在練拳,一招一式宛如行云流水。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其清風嶺上的陳家溝,因太極拳名播四海。明末清初,陳家溝人陳王廷融合太極陰陽、中醫經絡與道家吐納學說,吸收各家拳法之長,創編出內外兼修的太極拳法。2007年,溫縣相繼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如今,太極拳已成為當地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太極拳剛柔相濟,如黃河水遇彎則繞,暗合自然之道。”溫縣政協副主席、太極拳文化推廣者嚴雙軍說,每到汛期,這里就會出現自然奇觀:黃河與伊洛河兩水交融,一濁一清猶如太極陰陽圖。
拳法代代傳承,古老又新潮
“作為溫縣人,沒有不知道‘陳溝’的。我小時候就聽老人講,這里有拳師、會武術。”年輕時,嚴雙軍總是利用周末時間,騎著自行車穿過黃河灘,一次次來到陳家溝找尋太極的點滴痕跡。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陳家溝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2006年5月,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020年12月,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當時在縣文化系統工作的嚴雙軍,經歷了這兩次申報。喜訊傳來,嚴雙軍幾乎一夜無眠,“申遺成功是保護工作的新起點。”他為歌曲《美麗陳家溝》寫下歌詞,紀念這一時刻,“這是一個癡情者寫給太極拳的情書。”
起勢、拗步、云手、蹬腳……陳家溝功夫館內,總教練張福旺指導得格外用心。
“如果陳家溝是太極拳的根,那么拳館便是枝干,學員是葉子。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才能葉茂。”張福旺說,自己開設拳館逾20年,“這種方式雖然傳統,但也直接有效。”
如今,溫縣有太極拳館52家、拳師3120名。拳師在國內外開設拳館、培訓站點4030家。與此同時,太極拳也在深度觸網:一些青年拳師在線上授課,帶動學員練拳。
大河落日,夕陽熔金。身著一襲白色太極服,90后女拳師李靈慧在黃河灘扎下馬步。伴隨國風音樂,動作時而舒緩、時而剛猛。短視頻平臺上,網友留言:“太颯了!”
李靈慧自小練拳,母親是一級拳師。“我生在黃河邊,小時候嫌它土。可當真正離開家鄉,才發現心里多懷念。”大學畢業后,李靈慧回到河南工作。3年前的春節,她回村拍下一段太極拳拜年視頻:四代拳師在陳家溝打起太極,引來眾多網友點贊。自此,她決定留在村里,做自媒體博主。
“太極拳古老也新潮。借助自媒體平臺,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再嘗試對一些傳統動作創編,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如今,李靈慧是陳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她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已積累了超80萬粉絲。
活化太極文化,文體旅融合發展
踏入陳家溝東溝,“太極拳論”篆文熠熠生輝。借助全息投影、激光矩陣,夜幕低垂中,陳王廷創拳的故事光影再現。
“東溝是陳王廷創拳地。我們推出夜游項目,營造活動性、沉浸式體驗。”溫縣文廣旅局局長張俊峰說,圍繞活化太極文化IP,溫縣持續探索文體旅融合發展。
溫縣是千年古縣,春秋始設縣,明清隸屬懷慶府管轄。除太極拳發源地外,這里還是“四大懷藥”原產地。近年來,當地做大“太極+”文章,串聯起賽事、旅游、康養等,打造太極文化名城。
漫步清風嶺,村巷通幽、院落古樸,一些民宿正翻新改造,不少研學基地也在陸續提升。景區店鋪內,太極元素的服飾、器械、食品、文創等產品日益豐富,太極產業鏈條不斷拉長。
“這是我們剛推出的聯名款山藥粉,采用特產的鐵棍山藥,包裝設計融入太極元素和標識,傳遞出健康養生的理念。”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游區入口處,一家太極文化體驗館的工作人員說,產品上架以來進入不少游客的“種草清單”。
有人傳拳在外,有人習拳在家。溫縣一中操場上,隨著舒緩的音樂,師生共練太極拳,一招一式盡顯蓬勃朝氣。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便在體育課上推廣太極拳,但當時練的都是傳統套路。后來教學內容逐步更新,結合不同年齡段推廣。”溫縣太極拳武術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王敏說,除了推廣少兒太極操、太極拳廣場舞,拳師們還與運動平臺合作,研發減壓、燃脂等課程,推動太極拳在全年齡段普及。
拳風起處,大河奔流。如今,發源于黃河之畔的太極拳,已傳至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習練者達數億人。
城標
清風嶺上覓拳蹤
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游區位于溫縣東南的清風嶺上,與伏羲畫卦臺、河洛匯流處隔河相望,包含太極拳祖祠、楊露禪學拳處、太極拳博物館等景點。
太極拳祖祠總占地80畝,是在陳氏祖廟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內有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院內,太極拳師陳王廷塑像矗立,碑廊上刻著“武德”十二字箴言,石碑鐫刻著歷代拳師的傳奇。
楊露禪學拳處由南、中、北三進院落組成,記載著楊露禪跟隨陳長興學習太極拳的歷史,融陳家溝古村傳統文化、生活場景、商業空間、生態景觀于一體。
中國太極拳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太極拳專題博物館,外形呈八邊形,寓意太極衍生八卦,融通八方,集中展示太極拳的基礎文化、拳史、拳理、拳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3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