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載體。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秉h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城市更新全過程,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城市更新事關民生福祉、牽動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市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從過去的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隨著我國發展的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在城市更新中注重生態保護、資源節約,可以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高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并從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實現“雙碳”目標看,城市作為人類活動最集中的區域,在運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也是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降低城市發展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有利于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看,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生態環境越來越珍貴。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能夠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前不久印發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明確了城市更新的“時間表”“路線圖”,圍繞人民關切部署了八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其中包括“修復城市生態系統”。這對于提升城市生態韌性、改善人居環境品質、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體現。應當看到,修復城市生態系統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城市更新全過程,通過多要素統籌、多目標協同,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具體可在以下方面著力。一是統籌生態修復與環境治理。推進受損山體、水體、土壤的修復治理,構建連續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將城市融入大自然、將好山好水融入城市;加大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二是統籌綠色建筑與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鼓勵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影響;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綠色化改造,提升城市的綠色出行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三是統籌綠色空間與公共設施建設。增加城市綠地和公共空間,建設口袋公園、城市綠道等,提升城市生態品質,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場所;推動城市綠環綠廊綠楔綠道建設,提高鄉土植物應用水平,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四是統籌綠色生活方式與社會治理。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廣節能低碳節水用品,鼓勵綠色出行,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綠色治理格局,提升城市的綠色治理能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同時需要看到,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城市發展水平不一。為此,應當鼓勵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實施機制,為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在城市更新中落地落實提供保障。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需求,通過改革破解政策性障礙,建立一整套適用于城市更新的制度體系。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石家莊等地都出臺了相關條例,對推動城市更新發揮了很好作用。同時,強化市場機制與多方協作,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協同路徑,構建涵蓋資金保障、運營管理、社區共建的多元化治理體系,提高綠色更新項目的效率和可持續性,保障綠色更新項目的質量和效果。
(作者為貴州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3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