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王海磬)中國消費者協會22日發布的《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比拼“價格力”是商家營銷主要手段,而追求“性價比”則成為居民消費新趨勢。
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間,中消協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數據顯示,“雙11”期間,天貓、京東用戶數量、訂單量、成交總額均呈增長態勢,電商平臺促銷手段不斷創新,更加注重簡化規則、強化服務;消費者反饋整體趨于正向,直播和低價成為今年“雙11”消費者熱議話題,除優惠價格爭議、假冒偽劣、售后服務差等老問題外,價格壟斷、軟件開屏廣告等也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消費體驗。
監測期間,有關“促銷價格爭議”負面信息總體趨勢波動上升,話題主要為隨意變更優惠政策、活動臨近結束忽然降價、不保價、誘導消費者取消訂單等問題。
中消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平臺和商家應認識到,規則簡化不等于無規則,先提價再降價套路要不得,二次降價的朝令夕改也會傷及消費者感情和品牌形象,希望平臺和商家遵循市場規律和契約精神,堅持合法合規,制定優惠政策,挖掘消費者需求,以更優質的服務和低價策略獲取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