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6日電 (記者喬雪峰)當前,中國物流發展已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其高效的網絡、技術創新和全球化布局,不僅支撐了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世界經濟增長和供應鏈韌性注入了動力。
近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在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物流合作秘書處聯絡員會議上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直航航線總數超30條,客貨直航航班每周超70班;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竣工,中歐班列向南通道不斷延伸、中歐陸海快線建設穩步推進,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未來將會與中東歐國家一道,持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互利共贏,加快開創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新局面,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友誼作出更大貢獻。”
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田慶盈則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市場空間最廣闊、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底蘊深厚、前景廣闊。作為經濟大省,四川2024年GDP總量超6.46萬億、增長5.7%、居全國第五,產業體系完備,交通物流發達,開放動能強勁。
本次會議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框架下物流領域的一次重要機制性活動,通過以現代物流產業建圈強鏈為牽引,進一步加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交通物流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構建更加高效、更具活力、更有韌性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開啟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新篇章。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各方將以交通物流合作為紐帶,共同構建產業協同發展生態圈,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中國—中東歐國家物流合作秘書處聯絡員會議始終聚焦務實合作、深化雙邊關系,蹄疾步穩促進經貿發展,推動雙方合作共建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越來越多、高效暢通的中歐班列網絡越織越密、互聯互通的國際物流通道越拓越寬、緊密協作的產業鏈供應鏈越“鏈”越廣,為促進相互間投資和貿易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