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曾穎如(右三)調研南海,了解“電子義工證”。南海團委供圖
南方日報訊 上周五,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曾穎如到南海調研,指導團南海區委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組一行先后來到獅山樹本產業家園、大瀝的佛山市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南海青商大廈、南海青年城等地,重點調研了南海“全民義工”行動計劃。
目前,南海正在籌建志愿組織孵化基地“志愿V站”、青年社會組織總部基地“南海青年城”等項目,南海26萬義工也有望換上“電子義工證”。這些項目都旨在進一步推動南海編織“全名義工”網絡。曾穎如勉勵南海共青團和廣大青年要在基層治理中充當先鋒作用,敢想善為,將“全民義工”打造成“家·南海”的生力軍,做出特色品牌。
26萬義工將有“電子義工證”
在獅山松夏工業園樹本產業家園,調研組了解了義工之家的運作情況,重點調研了南海全民義工行動計劃,尤其是“電子義工證”和“志愿V站”的籌備情況。
南海的志愿服務事業發展至今已經有20年的時間,目前,南海義工正在建立“四個一”運行體系,將依托電子義工證為載體,“南海義工之家”APP信息管理系統為平臺,愛心商家聯盟為支撐,社區志愿服務為發展,最終編織起覆蓋全南海的“全民義工”網絡。
其中,南海電子義工(志愿者)證被譽為南海義工“一卡通”,融合了愛心商家聯盟、志愿服務、APP志愿服務信息管理等功能。該卡不僅將提供身份識別、服務計時、實時統計、培訓記錄、信息匹配、信息查詢及信息恢復7項志愿服務功能,還享有志愿者專屬的社會禮遇,特別加載了團員服務、保險保障、交通出行、醫療便民、旅游服務、愛心聯盟、社交互動7項便民服務功能。
目前南海有26萬注冊義工,其中約1萬名為星級義工,今年將鋪開發行3.6萬張電子義工證,三年內推出6萬張,2015年起常態化推廣,直至紙質證完全由電子證替代。
目前,南海還在籌備建立“志愿V站”,其既是便民利民的服務窗口和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廣中心,同時還將承擔志愿服務的體驗平臺和志愿服務組織的孵化功能。南海團委負責人表示,建立“志愿V站”,目的是將志愿服務工作陣地延伸至社區和群眾一線,引領南海實現“全民義工”風潮。
調研組一行考察時,恰逢獅山鎮60多名大學生村官正在參加村居志愿者工作培訓班,曾穎如對團南海區委成立大學生村官發展促進會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希望其能打造成廣大大學生村官學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平臺。同時,她還鼓勵南海將“全民義工”計劃打造成“家·南海”的生力軍,做出特色品牌。
青年社會組織將有“總部基地”
隨后,調研組一行還來到了大瀝的佛山市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以及南海青商大廈和南海青年城項目的施工現場,調研青年的就業創業和社會組織發展情況。
據悉,創業孵化基地是整合政府、高校和青商會、青聯等群團組織資源,打造集政策研究、創業指導培訓和綜合服務為一體的青年創業孵化平臺。首期斥資500萬,面積約950平方米,設有114個座位的開放式辦公區,為符合條件的在校大學生和應屆大學畢業生提供兩年內免租金、免水電等硬件支持,同時提供包括人力資源培訓、數據分析、金融支持、證照辦理、財稅業務等一站式服務。
調研組與首批進駐的“點贊電商”等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深入交流,曾穎如對孵化基地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希望其繼續充分整合資源,充當政府、企業與青年對接的橋梁,推動青年電子商務發展,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
最后,調研組一行來到南海青商大廈和南海青年城的施工現場。據悉,南海青商大廈地處南海桂城千燈湖板塊,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將建成包括交流融商、綜合秘書、培訓拓展、服務項目研發、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打造“青商之家”,成為青年企業家交流抱團合作的新載體。
目前,南海正計劃在萬科金色領域廣場建立青年社會組織總部基地“南海青年城”,總面積約400平方米,將承擔青年社會組織的溝通聯系、管理服務職責。此外,項目還將主動承接一些政府轉移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曾穎如要求南海共青團要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活動中做好黨的助手,要在基層治理中充當先鋒作用,敢想善為,凝聚和團結更多青年參與到基層治理中去。
撰文:張素圈 陳潤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