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西樵松塘村閉幕,會議地點由前日的宗祠里搬到了村口月池邊的古榕樹下,這種開放式的論壇吸引了許多村民前來聆聽,并發言與專家互動。(3月26日《南方日報·佛山觀察》)
頂尖專家聚西樵,把脈古村獻良策。毋庸置疑,保住古村落,就保住了凝結其中的歷史文化積淀,保住了傳統民俗民風的活態體現,保住了溫情脈脈的文化鄉愁。古村旅游開發決不能在門票經濟上做淺文章!正如專家所言,旅游產業鏈很長,應該轉型升級,把吃、住、行、娛樂、購物等要素充分利用起來,做強旅游產業鏈。
門票經濟并不是旅游經濟,旅游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單純依靠門票來提高景區收入畢竟過于粗放和單一,通過發展和旅游密切相關的產業,增強軟實力,才能做強旅游產業鏈。其實,不管是國外還是我國發達省份,都不是以門票收入作為旅游業的主體。在歐洲及美國,旅游業門票收入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旅游業主要是體驗型經濟,讓游客親自參與一些活動,自己去消費,從而增加旅游業的附加值。旅游業最終的目的還是讓游客消費,通過消費拉動地方的稅收。
有統計數據顯示,如果旅游業產業鏈足夠長,能帶動多個行業發展,即對酒店業貢獻率超過90%,對客運業貢獻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零售業貢獻率超過40%,如果區內旅游業能實現這些帶動作用,其經濟效益將遠遠高于門票收益所帶來的效益。
譬如杭州西湖的免費開放也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周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