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務部系統人士近日告訴記者,被“叫停”數月之久的第二批自貿區申報、評估流程已悄然再啟。接近商務部自貿區研究專家組的不同信息源稱,首個內陸自貿區將在西安、重慶兩市中產生。種種跡象表明,陜西(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園區(下稱西安自貿區)的獲批將是“大概率事件”。
據了解,參與角逐“第二梯隊”自貿區的地區分別是:天津東疆、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山東青島、河北曹妃甸、重慶兩江新區、遼寧大連、陜西西安、湖北武漢、四川成都,以及廣東南沙、前海和橫琴等。
“結合國際形勢、國家戰略、高層布局等多重指標考量,陜西(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園區獲批將是大概率事件。”上述消息人士說。他亦透露,此輪角逐最終可能僅有兩家勝出,“具體發布時間尚待國務院定奪”。
據記者統計,此前,國內已有22個省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申請建設自貿園區。但正由于一哄而上、良莠不齊,另一方面也需要等待上海自貿區一周年的“經驗總結”,自貿區申報流程一度被國務院緊急叫停,直至近期再度啟動。
記者就第二批自貿區申報、評估致電詢問商務部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被告知:“第二批自貿區的調研評估正由商務部牽頭進行”,“處于關鍵時期,話題很敏感,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透露”。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陳秀山告訴記者,國家衡量第二批自貿區入圍名單,“最重要的指標是側重點和區域特色”,也即此輪評審將遵循“差異原則”。在圍繞首個內陸自貿區的競逐中,西安自貿區主打“國家戰略牌”:以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航空城實驗區為核心,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重慶版自貿區則以兩江新區為核心,強調作為唯一擁有空港、水港、鐵路立體化口岸架構的內陸直轄市,如獲批將對內陸開放產生巨大的拉動效應。
據《投資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