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住區無障礙設計規程》將有新標準
晨報訊(記者 張璐)居住區無障礙設施規劃建設將有新標準。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委城鄉規劃標準化辦公室獲悉,《北京市居住區無障礙設計規程》將于近期公開征求意見。標準規定,新建4層及4層以上住宅,每單元至少宜設置一部無障礙電梯。
據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居住區無障礙設計規程》能指導規劃設計人員更好進行居住區無障礙設計,以確保市民在居住區內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種設施,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
“無障礙,并不單單為殘疾人設計,受益者包括老人、兒童和普通人。它能使市民在不同生命階段都能夠安全、方便地生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師楊旻舉例說,普通人提拉桿箱、推嬰兒車上下樓梯,都對坡道有需求。標準規定,居住區人行系統地面有臺階時應同時設置輪椅坡道。
以往,由于建設時間和建設單位不同,一些無障礙設施并不連貫,這也讓殘疾人舉步難行。此次標準規定,居住區內道路無障礙設施應與居住建筑出入口、居住綠地出入口及配套公共設施出入口合理銜接。居住區內道路無障礙設施應與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合理銜接。
標準規定,新建4層及4層以上住宅,每單元至少應設置一部無障礙電梯。標辦相關負責人舉例說,無障礙電梯內部要有鏡子,方便乘輪椅者從“鏡”中看到自己的行動,將輪椅倒出電梯。同時,電梯還要有低位、盲文按鈕、語音報層,側壁還需有扶手。
標準還明確了新建居住區的停車場和車庫的總停車位應設置不少于0.5%的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非機動車停車處應設置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專用停車處。
標準增加了標識系統的要求,明確居住區公園、小游園出入口、管理建筑附近應設置園區全景圖,全景圖應注明無障礙路線和無障礙設施的位置。
標準對居住區綠地設計提出了規劃無障礙路線的規定,要求無障礙路線應能到達園區內主要活動區域及主要景點,并應形成環路,防止中途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