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田 闊)7月7日,筆者從商南縣林業局了解到,近年來,商南縣以林長制為抓手,構建責任、管理、保護、執法“四位一體”管護體系,推動森林資源保護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為筑牢秦嶺生態屏障提供堅實保障。
責任體系鏈條化,構建全域管護格局。商南縣將森林資源保護納入縣域“十五五”發展規劃,創新建立“四長一員”(林長+警長+法檢兩長+生態護林員)責任網絡,將1435名生態護林員納入網格化管理,實現10鎮(街道)及2個國有林場管護全覆蓋,形成了黨政同責、部門協同、屬地負責的立體化責任鏈條,確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
資源管理規范化,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商南縣嚴格落實采伐限額制度,停止天然商品林采伐,將群眾自用木材納入限額管理,全流程監管辦理采伐許可證6963份、采伐蓄積1.6萬立方米,均控制在年度指標50%以內。規范林地審批72宗,批準使用林地379.56公頃,強化4處自然保護地日常巡護,建立行業部門、鎮(街道)、景區三級監管網絡,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物種保護精細化,夯實生態系統根基。商南縣全面落實352棵散生古樹、19個古樹群“一樹一策”管護,組建商南縣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及違法行為排查整治工作專班,壓實3個專項排查整治組責任。截至目前,累計出動排查人員5260人次,全覆蓋排查交易集散、加工消費等重點場所1898家,發放宣傳資料1.2萬余份、短信1.6萬余條,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式的整治宣傳格局。
執法監管常態化,筑牢資源安全防線。商南縣統籌開展森林督查、“綠盾”等15次專項行動,核查涉林圖斑2002個,消除各類風險364起,補植補栽樹木25萬株,筑牢了資源安全防線。建立“天上看、地上查、視頻巡、群眾報”立體化監管模式,通過行刑銜接保持執法高壓,全縣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8%以上,生態安全屏障持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