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夏澤梅 李立彬
反季香菇喜獲豐收
近日,鎮安縣大坪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的反季香菇迎來采摘旺季,每日有超5000公斤新鮮香菇從這里銷往各地市場。這些錯峰上市的“稀罕物”,不僅成了市場寵兒,更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走進大坪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香菇大棚,朵朵肥厚的香菇撐開深褐色傘蓋,長勢喜人。村民穿梭其間,忙著采摘、分揀、裝筐,一派繁忙景象。
“我承包了10個大棚,種了5萬袋香菇,最近正集中采菇。每天5個人能采1000多公斤,鮮菇市場價8元多一公斤,一天就能賣8000多元錢。”大坪鎮廟溝村香菇種植大戶湯正余笑著算起經濟賬。家住園區附近的他,每年承包大棚種菇,每袋菌棒成本4元,可產菇1公斤左右,年凈收入約10萬元。
香菇產業的紅火,也為周邊村民帶來了靈活就業的機會。脫貧戶田桂芝說:“我大兒子是殘疾娃,家里離不開人。這跟前建了大棚,我有空就來摘香菇,9塊錢一小時,一天能掙一百多元,既能貼補家用,又能照顧娃。”像田桂芝這樣實現顧家掙錢兩不誤的村民不在少數,香菇產業已成為他們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據了解,大坪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占地180畝,建有214個現代化農業大棚,分為新品種試驗區、示范種植區、農光互補區3個部分。今年的反季香菇種植在示范種植區,共90個大棚、50多萬棒。園區還配套了冷庫、烘干機、包裝車間等設施,菇農可將當日未售完的香菇進行冷凍儲藏或烘干包裝,有效保障收益。
今年上半年,罕見的持續高溫干旱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嚴峻挑戰。面對不利氣候,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大坪鎮迅速行動,對園區大棚及噴灌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引進高產優質高新菌種,推廣先進定向出菇技術,實現了對香菇生長周期和品質的精準調控。
“上半年天氣干旱、高溫頻發,我們實施大棚改造提升工程,加蓋雙層遮陽網和噴淋設施,有效抵御高溫侵襲。同時,打造反季節生產區,推廣新品種,提升種植技術,穩定住了香菇品質,上市的香菇市場反響很好。”大坪鎮鎮長劉聲忠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食用菌特色園區建設,讓生態資源切實轉化為富民資本。
憑借過硬品質和“反季”優勢,大坪鎮香菇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反季節生產不僅避開傳統上市高峰、填補市場空白,更顯著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如今,園區的反季香菇正源源不斷運往各地,這些在科技呵護下逆勢生長的“金疙瘩”,既豐富了市民“菜籃子”,更鼓起了菇農“錢袋子”,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