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浪潮中,科技型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承載著產業升級與技術突破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強度和水平,為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動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日前,記者跟隨中國銀行業協會“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成果調研團進行實地采訪,了解銀行如何突破傳統信貸邏輯、打通融資障礙,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系統性金融支持。
全周期陪伴“專精特新”機器人企業成長
走進伊瓦特機器人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械臂靈活舞動,自動化設備高效運轉。這家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科技企業,主要生產自動化機械手及注塑機配套自動化設備,是一家集產品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精特新”企業。
在伊瓦特發展的各個階段,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都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2022年9月,工商銀行南安支行為企業發放首筆流動資金貸款2300萬元;2024年上市的關鍵時期,新增700萬元信用貸。此外,還為企業辦理無本續貸降低企業周轉成本,適當降低利率減少企業融資成本。
工商銀行泉州分行行長助理、南安支行行長黃鶴鳴介紹,企業上市前,銀行配合政府“企業上市服務專班”,為公司提供上市輔導、政策咨詢和跨境金融服務。“2023年初,為企業辦理了4筆特殊目的公司‘37號文’登記。”
“37號文”即《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內居民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主要為了進一步簡化和便利境內居民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從事投融資活動所涉及的跨境資本交易。
因立夫CEO、伊瓦特副總經理徐榮俊坦言,融資支持是“雪中送炭”,綜合金融服務則是“保駕護航”。
今年1月,伊瓦特機器人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其母公司福建因立夫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
10億授信賦能農業科技企業“鏈式發展”
在福建省福清市天馬科技集團的智慧養殖基地里,智慧漁業大數據平臺的屏幕實時顯示著鰻魚養殖的各項指標。基地通過數字化設備,以物聯網和人工輔助相結合的形式,實現了從“靠天吃飯”的傳統漁業進入到“科技賦能”的智慧漁業。
“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的目標是以科技引領創新,通過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的探索,實現‘一條鰻魚游天下’的產業夢想。”天馬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邱金謀表示。
為助力農業產業化企業做大做強,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24年,農行福建省分行與天馬科技集團簽定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向天馬科技集團提供信用額度等方式,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最后一公里”,共同打造銀企合作的新高地。
此外,農行福建省分行還支持天馬科技集團通過產業和就業幫扶,以政府引導、龍頭主導、科技創新、農民參與的“四位一體”現代農業服務體系聯農惠農,助力農民增收。
“銀企合作為農村帶去先進技術、資金和經驗,直接帶動區域經濟,提升農民收入。企業發揮‘實業+資本’的優勢,通過全產業鏈建設扶持中小企業萬余家,帶動就業數萬人,助力鄉村振興。”農行福清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農行福清支行已經為當地近1840戶水產養殖戶提供了約5億元的授信額度,有力緩解了養殖過程中遇到的資金難題。
從機器人制造到現代農業,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優化金融供給,精準滴灌科技型企業,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