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世界和諧發展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張燕生
關于我國新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上總會存在各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是持懷疑態度,擔心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工具,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為手段稱霸世界,推行新殖民主義。
一種是持支持態度,認為中國與沿線發展中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利于區域南南合作、共享發展,有利于南北互動,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
還有的是擔心中國是否會遵循國際標準,是否會兼顧自身利益與東道國利益,是否會履行社會責任和保護環境。
事實上,30年前,鄧小平就提出了三個重要論斷:一是鄧小平說,“對外開放,我們還有一些人沒有弄清楚,以為只是對西方開放,其實我們是三個方面的開放”。可見,擴大對發展中國家和轉型中國家開放是新時期我國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戰略要求。二是鄧小平說,“要顧全兩個大局”,一個大局是沿海地區率先加快對外開放的大局,另一個大局是中西部地區開放開發,東部沿海地區也要服從這個大局。可見,東中西互動,舉全國之力,建設“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促進向西開放和西部開發的戰略大局。三是鄧小平說,“開放是兩個內容,一個對內開放,一個對外開放”。“對內開放就是改革”。可見,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高水平開放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0年過去了,中國改革開放站在了歷史新起點上。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這就明確了我國新時期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指導意義與主要任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就成為新時期我國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戰略支點,西部地區也開始進入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戰略前沿。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首先,我國無論從西部經過中亞、俄羅斯至歐洲,進入波羅的海;經過中亞、西亞進入地中海;經過南亞進入印度洋,還是從東部進入太平洋,一旦進入海洋,中國將融入整個世界。
其次,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增強與周邊新興經濟體、轉型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之間的全面經濟和技術合作,探索共享發展的南南合作新模式;也包括不斷深化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開放合作,成為對標國際高標準體制的新一輪高標準改革的新起點。
再次,西部地區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合作帶,是重要通道、平臺、載體、能力建設的直接利益攸關區域;中部地區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撐帶,是重大裝備制造、綜合物流、人才開發的后援基地和共同“走出去”基地;東部地區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提升帶,既是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優質商品、現代服務和能力建設的重要策源地,又是離岸貿易、金融、投資、貨幣的重要運籌地。統籌東中西,運用全國之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礎。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原有體制難以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需要構建新體制。
一是過去以鼓勵出口和招商引資為主的外向型模式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創造新的開放環境。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形成國內投資和消費高效率協調增長的長效機制,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創造更多的進口需求、對外投資和發展機遇。同時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推進人才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產業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和城市國際化的進程,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創造更加國際化、多元和包容的發展環境。
二是過去的不平衡戰略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構建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新體制,將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創造新的制度環境。
三是過去靠政府推動發展的模式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構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新體制,將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創造新的市場環境。其重要特點就是更加公平、規范、透明、有序、法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法無授權不可為和法無禁止皆可為落實,使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在法治軌道和規范秩序基礎上推進和發展。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走出去”培育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
我國將通過資本輸出的方式,帶動我國全球貿易布局、投資布局、生產布局的重新調整。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將以資源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在沿線國家發展“三頭在外”(能源在外、資源在外、市場在外)的產業,并進而帶動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
另一方面,積極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增強合作,逐步建設跨境生產和貿易供應鏈。大力發展本地貿易、離岸貿易、電子商務等多種貿易模式。突破內陸沿邊地區發展貿易投資的局限,創造更好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吸引國內及全球最優秀的采購網絡、分銷網絡、結算體系,與沿線國家企業和個人一道,共同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規模,增加當地就業、稅收和經濟增加值貢獻。
研究表明,2014—2020年間,中國累計向國外提供的進口商機將達17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將突破1.2萬億美元,將為世界其他國家貢獻7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將達到27%。
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將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正在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新的合作機遇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