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土字號”變成“金名片”
原標題:把“土字號”變成“金名片”近日,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聯合發起的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北京啟動。各地特色農產品組團亮相,盡展當地風貌。據了解,2018年以來,金秋消費季累計帶動農…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09-23 -
發揮鐵路運輸優勢 打造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9月21日上午6點半,一輛滿載著汽車零配件、自行車零配件、箱包等多種貨物的55個集裝箱列車,從石家莊出發,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運往歐洲。記者從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石家莊貨運中心(以下簡稱石家莊貨運中心)獲…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3 -
技術優勢助力車企沖擊高端市場 自主品牌迸發新活力
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栗翹楚)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快速發展,眾多自主品牌開始探索汽車中高端之路。乘聯會數據分析指出,我國品牌車型在高端市場已經實現明顯突破,主流國產品牌系能源汽車表現走…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3 -
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慶豐收促和美 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
金秋九月,秋分之日,以“慶豐收促和美”為主題的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放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從魚米之鄉到雪域河谷,從白山黑水到黃土高坡,田野上處處是五彩斑斕的…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3 -
《中國上市公司健康指數報告(2023)》發布: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結構和生態顯著改善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王震)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消息,9月22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和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會聯合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健康指數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最新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出爐:夯實金融體系穩定基礎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杜燕飛)為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完善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根據《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的要求,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開展了2023年度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認定…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提升消費者體驗 業界聚焦網約車聚合模式發展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夏曉倫)“聚合平臺在網約車行業發展中具有很好的潛力,不僅活躍了行業需求,還激發了平臺以服務質量作為價值標尺,發揮專業能力,提升消費者乘車體驗和權益保障。”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外匯局:8月中國外匯市場總計成交26.45萬億元人民幣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羅知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8月,中國外匯市場總計成交26.45萬億元人民幣(等值3.69萬億美元)。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成交3.45萬億元人民幣(等值0.48萬億美元),…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20家上榜!2023年度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出爐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羅知之)為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完善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根據《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的要求,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開展了2023年度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認定…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錢學森“智啟少年,科創未來”公益行動啟動
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記者趙竹青)記者從北京靈境智慧公益基金會獲悉,基金會首期重點項目錢學森“智啟少年,科創未來”公益行動近日正式啟動。記者了解到,該基金會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教育工…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專家學者熱議地理標志產業發展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趙竹青)9月19日至20日,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在濟南舉行。記者從山東省地理標志產業協會獲悉,20日上午,地理標志展示推廣中心啟用儀式暨推動地理標志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辦,來自全國…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跨越山河 中俄務實合作不斷注入新動力
烏拉爾山連綿起伏,烏拉爾河奔流不息。跨越山河,中俄務實合作不斷注入新動力,“一帶一路”盛開出絢麗多彩的友誼之花。近日,人民網“一帶一路大道同行”大型跨國融媒體報道團走進俄羅斯,專訪中國駐葉卡捷琳堡…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中國科技館開館35周年推出系列科普活動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技館獲悉,2023年是中國科技館開館35周年。為全面展示中國科技館事業發展成就和科學教育成果,中國科技館面向公眾和行業,陸續推出開館35周年小型圖文展、全國科技館…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中外專家研討:科技館未來發展方向如何?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技館獲悉,9月20日,2023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科技館未來的發展方向”專題論壇在北京首鋼園舉行,通過開展專題論壇報告、專業訪談、主題沙龍等共同交流探討科技…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筑牢“防護墻” 多地部署推進燃氣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許維娜)“昨天給我打電話通知說要免費上門更換波紋管、物聯網燃氣表,安裝自閉閥、報警器,今天就登門安裝好了。”德州市高地世紀城居民王先生說。記者了解到,山東省德州市中心城區…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專家解讀:中俄共建“一帶一路” 全面推進“五通”合作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俄羅斯是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伙伴。十年來,在兩國元首的政治引領下,共建“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走深走實,結出累累碩果。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2023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9月20日至24日在京舉辦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申佳平)9月20日至24日,2023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大會以“聚智成勢協同向新——邁向商業化應用新征程”為主題,高峰論壇匯聚國內外重量級嘉賓共話自動駕駛商業化普及之…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在山西長治舉行
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孫博洋)“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各界所重視。20日,在山西長治舉辦的主題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助力…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2條舉措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孫博洋)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獲悉,9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舉措》。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22條舉措的發布,是7月14日《中…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商務部: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孫紅麗)據商務部網站22日消息,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談2023年8月我國消費市場情況時表示,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1-8月累計30.2…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2條舉措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羅知之)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了《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舉措》。據介紹,22條舉措聚焦五個方面,回應了民營經濟各類關切:一是持續優化…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助力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空鐵聯運讓旅客出行更便捷
“從高鐵站可以辦理值機,還有免費擺渡車送到機場,真的很方便。”記者在正定機場站見到了正在候機的小周,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體驗空鐵聯運,由于保定還沒有直飛貴陽的飛機,所以要從河北保定坐高鐵到正定機場…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從這里起步 中國鐵路跑出時代新風采
在河北省唐山市,有著這樣一座特殊的博物館——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博物館的名字從何而來?為何被稱為中國鐵路源頭?那是因為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位于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的起點附近,唐胥鐵路于188…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如何打造數字時代城市核心競爭力?192城滬上共話
在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接入事項超3600項,累計辦件量超3億件;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系統整合接入公共安全、衛生健康等30多個部門的100多項基礎數據,形成“客流監測分析”等一系列智能化城市應用場景。在湖北…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2 -
豐收中國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經濟新方位·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特別報道)
《人民日報》(2023年09月22日第17版)豐收中國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本報記者高云才稻黍成熟、瓜果飄香的時節,我們迎來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9-22 -
工業運行保持企穩回升態勢(銳財經)
9月20日,以“智造世界·創造美好”為主題的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大會集中展示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吸引大量市民參觀體驗。圖為人們在大會現場觀看一款新能源汽車電池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9-22 -
“人民之夜”@上海,共赴智慧未來城
人民網上海9月21日電(記者申佳平)初秋時節,黃浦江畔夜色旖旎。9月20日,來自政、產、學、媒的30余位嘉賓匯聚上海,共赴“人民之夜”交流活動,暢聊數字經濟趨勢與智慧城市發展。作為“2023數字經濟峰會·城市智…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1 -
“海鮮陸養”火爆出圈 水產消費新業態推動行業快速增長
提到海鮮,很多人都會想到沿海城市,似乎只有在海邊才能吃到最新鮮的海鮮。隨著技術的逐步發展,內陸地區生產的海鮮已漸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最近,內陸多地海鮮陸續豐收的消息火爆出圈,“海鮮陸養”技術難點在哪?…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時間:09-21